阿斯巴甜陷“致癌”争议,“无糖”饮料安全吗?

科技能见度
+订阅

据路透社6月29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或将于7月起,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列为“可能致癌物”。

如果阿斯巴甜致癌你还喝无糖饮料吗 不喝,无糖饮料本来就不好喝 无所谓,就是爱喝 多喝开水保命 提交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于7月14日宣布调查结果。另外,世界卫生组织添加剂委员会(JECFA)今年也正在审查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也将于7月14日宣布其调查结果。

作为老牌甜味剂,阿斯巴甜被广泛应用于无糖可乐、口香糖等食品中,列入“可能致癌物”意味着什么?

阿斯巴甜是什么?

阿斯巴甜最早诞生于1965年,是某大药厂的实验室无意间发现的一种甜味料,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因为甜度约为蔗糖的180—220倍,被作为蔗糖的代替品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的各个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于1986年批准阿斯巴甜在食品中应用,常用于乳制品、糖果、巧克力、胶姆糖、餐桌甜味剂、保健食品、腌渍物和冷饮制品等,也可用于糕点、饼干、面包、配制酒、雪糕、冰棍、饮料、糖果,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

作为含苯环的化合物,阿斯巴甜从诞生之初就被质疑存在安全问题。但此后一部分证据显示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汴生告诉南方+记者,“如果此次阿斯巴甜被列入2B类致癌物,可能是有新的证据,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会产生一定影响。”

阿斯巴甜“致癌”证据是什么?

阿斯巴甜或被列入“可能致癌物”,引发各界热议。

但致癌证据是什么?目前尚无从知晓。

“我们也在关注这个话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认证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观察,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如果‘致癌’结论是真的,最大可能是之前的实验观察时间不够长,或者摄入剂量发生改变。”中山三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指出。

更大的隐忧是,如果阿斯巴甜安全性被推翻,意味着食品添加剂的实验方案设计可能存在缺陷。

针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计划将甜味剂阿斯巴甜分类为“可能致癌物”一事,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在官网发文,其执行主任凯特·洛特曼表示,公共卫生主管当局应警惕这一观点,因为它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参考低质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误导广大消费者,期待对阿斯巴甜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

“2B类”致癌物危险吗?

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把阿斯巴甜列为“2B类”。

目前,IARC将致癌因素级别分为五类:

1类: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

2A类: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2B类:有可能对人类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3类:尚不能确定其是否对人体致癌。

4类:对人体基本无致癌作用。

在致癌物清单中,2B类近300种,包括敌敌畏、船用柴油、黄曲霉素M1、口服高血压药物地高辛等。

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此前撰文指出:

一般每听易拉罐(335ml)的低热量饮料约含有阿斯巴甜180mg。也就是说,体重为50kg的成人每天饮用10听含有阿斯巴甜成分的饮料都是安全的。但是目前对于阿斯巴甜的研究依然不够完善,专家还是建议消费者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

当我们讨论控糖时,实际需要控什么?

阿斯巴甜争议背后,其实是全球控糖背景下对于代糖安全性的重新审视。

现代医学认为,减少糖的摄入,可以降低肥胖、糖尿病等多种风险。

近十年来全球对控糖达成共识,随之而来的是代糖使用量的明显上升。

“从医学角度来说,我们推荐的控糖是控制精制糖,比如白糖、红糖等。精制糖摄入后,可以被人体快速消化吸收,转化成为血糖,引起血糖波动,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身体脂肪的合成,带来肥胖、血糖、血脂等方面的风险。”卞华伟指出,但控糖一方面是控制精制糖的摄入,另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变爱好甜食的习惯。“否则一直对糖敏感,爱吃甜食,随着各类‘无糖’类产品问世,代糖的摄入总量会大大增加。”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林淑娴此前也指出,代糖可以替代糖的味道,对于控制血糖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另一方面,代糖类饮料对于培养低糖口味并没有帮助,而对于代谢可能没有太多的好处。“市面上获批的各种甜味剂,有一个安全使用范围限值。就健康度比较而言,天然甜味剂和糖醇显然是更为安全的选择,但价格比较贵是一大缺点。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其分解产物含有苯内氨酸,对于有先天遗传基因缺陷导致不能代谢苯内氨酸的苯丙酮尿症患者来说,就不能食用。”

因此,无论此次阿斯巴甜事件最终结论如何,不要看到“无糖”二字就认为很健康,仍要记得控制摄入总量。

产业反响:“无糖”饮料企业迅速表态

随着“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话题持续发酵,食品饮料公司纷纷站出来表态。

元气森林相关负责人对南方+记者表示,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从不含阿斯巴甜,元气森林可乐0糖0脂0卡0化学防腐剂0阿斯巴甜。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甜味剂的替代品有很多,因此对世界范围内食品饮料格局不会有太大影响。赤藓糖醇是阿斯巴甜的升级版,在代糖行业,也被资本市场阶段性看好。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代糖可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用化工技术合成的人造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等;第二种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第三种介于两者之间,通过生物或化工技术,对糖类进行改造,生成具有甜味但热量很低的糖醇,常见的有木糖醇、麦芽糖醇等。

糖精在几十年前广泛使用,如今已经被证实不安全。阿斯巴甜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事实上,随着争议渐大,不少企业已经使用其他甜味剂替代阿斯巴甜。

早在2005年,可口可乐推出低糖产品零度可乐,当时就有传言称其中的阿斯巴甜会导致人的神经系统损伤,乃至癌症或者是胎儿早产等。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阿斯巴甜对人体无害,但是此后数年当中,人们往往还是会称呼阿斯巴甜为“可能的致癌物”。

对于阿斯巴甜这一充满争议的成分,企业也是纷纷寻找替代品,比如木糖醇、赤藓糖醇等。

从消费端来看,阿斯巴甜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渐萎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的数据,2015年—2019年,阿斯巴甜和安赛蜜是国内产量最大的人工甜味剂,但由于阿斯巴甜的健康问题,产量逐渐缩减,年均复合增速为-14.1%。专业人士表示,随着性能更优的甜味剂的应用,阿斯巴甜的应用空间会不断收窄。

【采写】南方+记者 严慧芳 李劼 黄晓韵

【统筹】郭小戈 吕虹

编辑 钟烜新 张志超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