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大道|奋进“百千万”,驻村第一书记如何拿好“接力棒”

南方+ 记者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

6月28日,江门市召开百名帮镇扶村第一书记助力“百千万工程”誓师大会。大会对过去两年的驻村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了一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并对新一轮驻村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这是江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侨乡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又一个有力举措,其背后无疑有着深刻的考量。

江门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高标准实施,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打下坚实基础,势必要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要达到目标,离不开一支善作善成、敢于攻坚的干部队伍。

目前,江门已成立推进“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由市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县(市、区)委书记的角色是当好“一线总指挥”,镇(街)党委书记则要当好“一线施工队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一个上下贯通、协调联动、运行顺畅的指挥体系由此形成。

在这个体系中,驻村第一书记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江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线“领头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江门是农业大市,农村有150多万常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只有把农业农村搞好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与全国全省全市人民一道迈入现代化,江门现代化才是全面的。

换言之,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深入基层,身处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责无旁贷。

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这几年来,江门市驻村(社区)第一书记与基层干部并肩冲在第一线、守在最前沿,以责任诠释担当,用实干赢得民心,交出了一份份扎实的成绩单。

征程再启,扬帆远航。“百千万工程”蕴含着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也对驻村第一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拿好“接力棒”,也意味着新的使命、新的担当。

当前,“百千万工程”已在江门市全面铺开。侨乡从市县两级选派155名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任务重的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就是要助力“百千万工程”。这也是江门对上述干部的期望——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在“百千万工程”一线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从队伍构成看,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可谓精挑细选、优中选优。总体上看,他们以单位中层年轻干部为主,大部分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也有部分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整体素质较高,结构也比较合理。

而对于新一批驻村干部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的角色,誓师大会讲得很清楚: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建强基层组织、推动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重点任务,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厚望如山,使命如磐。农村既是江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江门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潜力,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日益凸显,江门农村积蓄的巨大潜力和动能正在全面释放,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我们期待,新一批驻村干部上岗后,将迅速切换“角色”,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以激昂的工作斗志,在侨乡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了一个个耕耘与收获的故事。

南方+记者 郑琦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