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从一名医学毕业生成长为技术精湛的临床医生需要漫长、精细的打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自2016年起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年成为第三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2023年又新增内科、妇产科2个专业基地,目前全科专业基地在培住院医师共65名。
这些住培医师在各个不同的专科轮转学习,在各科带教老师耐心指导和言传身教下,积累临床经验,锤炼临床技能,为早日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临床医师持续奋斗。在成为合格的医生道路上他们遇到过什么问题?有怎样的蝶变?一起来读三位住培医师的日记。
时间回到壬寅虎年,立夏,我赤脚在海滩边散步,听着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似乎是想忘掉考研失利带来的烦恼,只可惜剪不断理还乱,作为执子之人,下一步棋该如何落子仍需要我来做最后的抉择,再战抑或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医学生都要不得不面临的思想斗争。
处于职业的十字路口,我一直在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医生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在丁香园网站偶然看到深圳市全科医生的招生简章,给了我新的思路。首先我要了解全科医生是什么?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要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全科医学是新型的二级临床学科,是目前国家紧缺专业,具有较好的政策导向性,而且待遇与专科医生差异不大。”
初步了解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就它了,心中默默做了决定。随后读到关于“罗湖医改”的新闻,作为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单位的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在全科人才培养方面所具备的独到优势深深吸引了我。就考它!
大暑过后,我背着行囊,跨越大江南北,来到深圳。
“欢迎你们选择罗医!三年时间不长不短,罗医未来等着你们!”医院孙喜琢院长在迎新仪式上对我们寄予了很大期望,随后经过一周的系列岗前培训,我们正式进入了临床科室轮转。
很幸运,第一个轮转科室是全科医学科,在这里可以更早地接触到和住培专业相契合的理念和思维。虽然本科阶段经历一年的实习对临床工作已有初步了解,但是在实际床旁操作和与患者进行交流、制定诊疗计划和独立开医嘱的时候,就瞬间愣住了。发现自己有如此多的学习难点:问诊方法和程序不成熟;现病史七要素逻辑混乱;不知道该何时打断患者对话,以及如何将其引导到正确交谈方向等。
“老师,这个病人有好多症状,这样主诉和现病史怎么写啊?”初来乍到,就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患者,除了头晕头痛,还有关节痛和腹痛排便困难,病史都比较长。
“那你要思考他这次主要是想来看什么的,这些所有的症状如果不能用一元论来解释的话,相关症状可以在现病史另起一段描述。”
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师点拨了我。好,就分开来写,我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开之后,再写现病史就瞬间明了很多。
“另外,当一个患者跟你描述多种症状的时候,你要思考他有没有可能是心因性因素导致的,全科全科,贵在“全”上,看的是人这个整体,而不是只关注人身上的疾病。”
后来我接诊了一个患者,身上各种不舒服,一查既往病例,有焦虑抑郁状态,才明白老师这句话的意义所在,真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时间线来到2023年1月,疫情防控转为“乙类乙管” 后我加入当时新组建的重症二区跟随学习。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的全程导师点醒了我:“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责任和担当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面对危重症患者时,如何作出合理快速的临床决策,这都是需要你一点点去积累和学习的。”
当时的场景现在仍历历在目:
凌晨1点,来自社康的师兄还在电脑前为危重病人调整医嘱和用药方案;
凌晨3点, 来自ICU的师姐用纤支镜给病人进行肺段灌洗去除痰痂;
在一次又一次的抢救当中,我们送走过患者,也成功地让危重患者脱离呼吸机;
在一个又一个忙碌的年轻背影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大家义无反顾的责任和担当……
轮转科室不断改变,看着一位位患者康复出院,为医护送来的水果和感谢信,我似乎找到了属于我的那份职业荣誉感。
白衣天使本就是担负其救死扶伤的责任,但身披白大褂的我们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为患者解决困难、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的过程中才切身感受到那份属于我们这个职业特有的殊荣。我想,或许住培对于医生而言,也是一个双向促进、不断改变的过程。
我选择了罗医,而罗医培养了我,曾经一直苦于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就连当初住培也是随波逐流,但经历了那么多后,现在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奋斗方向和所要坚持的事物。
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担医者使命,为人民健康事业不懈奋斗!
江山不负赤子心,且将利刃破长空;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住培,我仍在路上……
【来源】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人民医院
【统筹】夏凡
【通讯员】李源 陈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