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东部沿海高速出口,进入大鹏土洋,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前,红色宣讲队正以土洋村英雄母亲的故事为剧本排练宣讲;在郁郁葱葱的沙鱼涌河北侧绿道上漫步,375米的水上栈道有白鹭相伴;榕树前,东纵后代、村民、学生朗读红色故事的声音悦耳动听……
土洋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土洋村的未来会焕然一新!”
摊开土洋社区的规划图,葵涌党工委下派至土洋社区的专职副书记许扬民满怀信心——围绕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正打造“五条路”。五条新路沿路的外立面将整体翻新,土洋社区的村容村貌将实现整体改善。
土洋红色村(西广场)改造提升效果图。
2023年1月29日,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大鹏新区分会场活动火热启动,以土洋红色村建设为首的10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
土洋社区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建设试点单位,成为深圳市唯一纳入全国第三批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单位。大鹏新区党工委将其列为年度“书记项目”,新区组织人事局牵头组建工作专班,聘请党史专家担任顾问,全面开展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
一个红色村的五条新路上,土洋社区“蝶变”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初显。一个红色村不忘初心、升级迭代的精彩故事,正是大鹏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探索。
从土洋红色村东入口到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的北门,沿途墙壁生动刻画土洋历史大事记。五条新路中,有两条将成为以后参观省临委旧址的重要红色路线。
大鹏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年,大鹏新区紧紧联结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三项工程,结合每个社区的发展特色因地制宜,推行“1+1+1”帮扶集体经济机制,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一阵地一特色”,以基层治理为抓手,不断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大鹏的社区红色IP。
土洋红色村围绕道路改造和沿线整治提升,注入更多红色元素,将土洋的大街小巷变成“红色课堂”的巧思,就是大鹏新区深挖社区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体现。
“有的道路我们倡导徒步参观,有的路我们兼顾车辆通行和行人游览、参观。”许扬民介绍。
大鹏新区活化社区红色资源的创新做法,还有许多体现。
“在丰富的红色资源基础上,土洋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因旧址内空间有限、展陈规模小,加之学习模式还是沿用传统‘我讲你听’形式,比较乏味,大家大老远过来,感觉不解渴。”土洋社区党委书记李俊文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土洋社区党委带队拜访一些革命老前辈,挖掘红色故事和红色亮点,遴选干部、村民、学生、东纵后代等成立红色宣讲队,特邀粤港湘边纵队老战士李强等为成员,把土洋故事用诗歌朗诵、快板书等形式表现出来。
土洋22名少年学习东纵革命歌曲及快板现场。
同时,土洋社区党委自2022年4月中旬启动了土洋东纵红色少年讲解员培育项目,通过自主报名形式,邀请土洋社区东纵革命英雄后代客家阿婆李阿姨带领社区青少年学习了东纵革命歌曲及快板。
“参加红色宣讲队,提升了我们对东纵红色文化的了解,非常荣幸可以成为传承东纵历史的一员。”一名小学生表示。
这是大鹏新区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凝聚社区群众力量,共同传承红色资源的生动体现。
如今在土洋社区,可以在东纵北撤纪念亭公园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上,聆听铿锵有力的宣誓;党员队伍开展党员环保志愿行,沿途拾捡垃圾,保护红色线路;土洋阿婆自发组建客家山歌队唱东纵故事,曾登上央视《群英汇》节目;在不久的将来,一边走在土洋的路上,一边欣赏沿途壁画讲述的红色村前世今生……土洋的大街小巷,正在变成红色舞台和红色课堂。
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
两百多年前,土洋依山而建,崎岖的道路曾是游击队的天然掩护,要想打造红色村,该如何提升整体村貌,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
土洋红色村的建设就是大鹏新区党建引领,推动社区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答案。
如今走在土洋红色村正在规划建设的一条最长的新路上,老旧的路边坡正刷上崭新的宣传画,坑坑洼洼的道路被疏通,居民的房子被重新粉刷……
土洋红色村的建设进程将尽收眼底——以村容村貌的提升为抓手,一个原“城中村”的“颜值”提升,是大鹏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样本,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品质提升。
大鹏新区坚持党建引领整治社区环境顽疾,以“双报到”“普直联”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队伍下沉社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积极推动社区焕新,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
兼职委员大亚湾特勤大队王雪峰下沉社区一线后,了解到沙鱼涌景区因山边陡峭且缺乏专业工具而导致垃圾堆积的情况后,率领相关队伍在山间丛林进行垃圾清理。同时,社区党委组织辖区青少年到景区开展实地环保教育,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帮助青少年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为解决居民、游客反馈的出行、停车不便难题,社区党委盘活闲置地块,解决停车问题,分类规划安排居民和游客停车场地。目前,红色村新增规划停车场3个,协调社区、小区错时开放停车场1个,停车位从110个增加到600个,其中新增大巴停车位5个,带动就业和集体经济增收。
同时,土洋村将考虑引进光伏发电,策划打造“客家特色美食街”等,通过项目引进和文旅路线打造,带动本地就业,让居民口袋“鼓”起来。
社区整体“颜值”提升、发展成效初显之外,土洋红色村的生态治理也是大鹏新区借力山水资源,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区样本,更是大鹏新区打造“两山”实践创新标杆的小小缩影。
土洋滨海休闲带。
“党员干部们考察研究后,推动打造了登山道,将为我们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好去处,还方便出行。”站在位于土洋社区后坑的后坑门登山道前,当地居民满怀欣喜,“碧水、青山、白鹭、繁花.....土洋村现在越来越美丽。”
新区将在此处建设一条聚焦生态主题的新路,建起一座小型的绿道休闲公园,也为红色文化活动提供开阔的表演平台,让红色文化氛围与生态治理成果相呼应。
山环水润的沙鱼涌也是土洋红色村打造生态治理样本的重要IP。这里本是一个背山面海狭深的小港湾,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就坐落于此。
沙鱼涌。
“沙鱼涌之前就是一条河,经改造后,绿道、水上栈道建起来了,山环水润的环境更优美了,居民们在这里散步、锻炼身体,也吸引了很多游客。”许扬民介绍。
未来,沙鱼涌绿道将和土洋社区串联起来,打造一条特色的旅游路径,助推红色村的文旅发展、项目引进,成为大鹏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土洋红色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撰文】郑伊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