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大湾区,见证南粤铁路百年变迁

视界
+订阅

南方+ 谭唯 制图


“我国自主创新成功的一个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在太子城站考察时的讲话

2023年12月25日,“轨道上的大湾区”上新了!广州白云站和汕汕高铁明日开通。华灯初上,广州白云站亮起橙红色灯光,远处的广州天际线清晰可见。

2023年12月25日,“轨道上的大湾区”上新了!广州白云站和汕汕高铁明日开通。华灯初上,广州白云站亮起橙红色灯光,远处的广州天际线清晰可见。

光阴流转,从广东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广三铁路,到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白云站,一百多年来,一条条“巨龙”蜿蜒在南粤大地,开启广东现代化之路。一代又一代铁路建设者克服艰难险阻,诠释着广东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基因。

大瑶山隧道组织施工于1981年,其开工之日正值国民经济调整之时,项目曾几上几下。

大瑶山隧道组织施工于1981年,其开工之日正值国民经济调整之时,项目曾几上几下。

当年,大瑶山隧道施工条件十分艰苦,工人们顽强掘进,“大战”九号断层。

当年,大瑶山隧道施工条件十分艰苦,工人们顽强掘进,“大战”九号断层。

工作队正对大瑶山隧道铁路进行精测。

工作队正对大瑶山隧道铁路进行精测。

“路通财通民心通”,铁路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光倒流回百年前,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一批批爱国工程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筑成粤汉、广三、广九等铁路, 拉开百年广东铁路建设序幕。

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米,动用超过4000名工人,于1987年5月6日顺利贯通,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

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米,动用超过4000名工人,于1987年5月6日顺利贯通,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

1986年,衡广复线军田至乐同段以时速60公里创新我国铁路开通时速纪录。

1986年,衡广复线军田至乐同段以时速60公里创新我国铁路开通时速纪录。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铁路建设百废待兴,各地加快了修建铁路的进程。1957年,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合并为京广铁路。1974年4月12日,被誉为祖国“南大门”的广州站建成,承接广九站客运业务。

南方+ 谭唯 制图

1986年,为了做好国际友人的服务工作,广九二组的姑娘们认真学习外语,熟悉各国风土人情。

1986年,为了做好国际友人的服务工作,广九二组的姑娘们认真学习外语,熟悉各国风土人情。

改革开放后,广东的铁路道上率先传来开放之声,依托发达的铁路线,全球的商品、乘客在广东大地快速流动,新时尚、新风向也渐渐传播开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火车承载着五湖四海人的梦想,大量务工人员纷纷奔赴广东,享誉全国的广东铁路服务,也传递着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城市温暖,吸引着更多外地人留下,建设出一个个充满繁荣活力的城市。

铁路所到之处,不仅改变了当地的交通,还激活了当地人的生意头脑。

铁路所到之处,不仅改变了当地的交通,还激活了当地人的生意头脑。

1997年4月1日开行的广州至汕头的K5/6次豪华快速列车是当时国内最新式的高档软座车,餐车上还配有卡拉OK。

1997年4月1日开行的广州至汕头的K5/6次豪华快速列车是当时国内最新式的高档软座车,餐车上还配有卡拉OK。

南方+ 梁文祥 拍摄

作为前往广东“淘金”的主要交通方式,广州火车站的“绿皮车”上,车厢内的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

作为前往广东“淘金”的主要交通方式,广州火车站的“绿皮车”上,车厢内的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

党的十八大后,广东铁路发展活力涌动。“复兴号”风驰电掣,大湾区铁路网越织越密,网络购票、电子客票、在线选座等服务新举措方便快捷,广深港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运,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今年以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日渐完备,一个流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2009年12月26日上午,广东第一条高铁线路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图为一列武广高铁行驶在花都新街河特大桥上。

2009年12月26日上午,广东第一条高铁线路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图为一列武广高铁行驶在花都新街河特大桥上。

2015年亚洲最大的地下火车站——深圳福田站10月30日开始联调联试。图为媒体人员争先拍摄地下三层的高速综合监测列车。

2015年亚洲最大的地下火车站——深圳福田站10月30日开始联调联试。图为媒体人员争先拍摄地下三层的高速综合监测列车。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交通供给质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8年9月23日早上6点44分,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首趟动车G5711顺利发车。发车前,乘客拿着票样道具与动车合影。

2018年9月23日早上6点44分,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首趟动车G5711顺利发车。发车前,乘客拿着票样道具与动车合影。

2018年,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首趟动车G5711顺利发车。图为乘坐G5711的乘客在到达香港西九龙站跨境线上兴奋地合影。

2018年,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首趟动车G5711顺利发车。图为乘坐G5711的乘客在到达香港西九龙站跨境线上兴奋地合影。

2018年10月16日,在广州创业的香港资深潜水教练陈良宝乘坐高铁返回广州,广深港高铁开通让他往返两地多了一个便捷的选择。  南方+ 罗斌豪 拍摄

2018年10月16日,在广州创业的香港资深潜水教练陈良宝乘坐高铁返回广州,广深港高铁开通让他往返两地多了一个便捷的选择。  南方+ 罗斌豪 拍摄

2019年1月26日,广州番禺列车检修站,准备投入春运工作的高铁列车蓄势待发。

2019年1月26日,广州番禺列车检修站,准备投入春运工作的高铁列车蓄势待发。

一日千里,百年换貌。世界级的交通枢纽、通联全球的铁路网,见证着百年历史的波澜壮阔,承载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构建起支撑广东发展的一条条动脉。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四通八达的交通成为湾区一张显著的名片,一个个有关“路”的奇迹在这里发生,将更多的梦想照进现实。

2020年8月4日,动车驶入珠海站,远处的港珠澳大桥清晰可见,珠海站将连接青茂口岸方便来往的澳门旅客。

2020年8月4日,动车驶入珠海站,远处的港珠澳大桥清晰可见,珠海站将连接青茂口岸方便来往的澳门旅客。

2023年4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乘高铁前往广州。

2023年4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乘高铁前往广州。

2023年4月18日,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全开段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标志正式迈入盾构施工新阶段。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鹏支线也是深圳“东进战略”的强力支撑。

2023年4月18日,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全开段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标志正式迈入盾构施工新阶段。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鹏支线也是深圳“东进战略”的强力支撑。

2023年8月27日,台湾青年体验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广州地铁18号线是目前大湾区最快的地铁项目,运行最高时速160公里。

2023年8月27日,台湾青年体验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广州地铁18号线是目前大湾区最快的地铁项目,运行最高时速160公里。

2023年9月29日,国庆假期临近,深圳北站迎来了黄金周客流最高峰,发送旅客30.02万人次。

2023年9月29日,国庆假期临近,深圳北站迎来了黄金周客流最高峰,发送旅客30.02万人次。

高铁以其舒适便利快捷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高铁以其舒适便利快捷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选择乘坐高铁出行的人们正在有序进站。

选择乘坐高铁出行的人们正在有序进站。

四通八达的高铁交通构建起支撑广东发展的一条条动脉。

四通八达的高铁交通构建起支撑广东发展的一条条动脉。

预计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含干线和城际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大湾区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700公里;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含干线和城际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本栏部分照片由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画报》、视觉中国提供。所涉历史影像及文献资料版权归照片提供单位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图片编辑】谭唯

文字南方+记者 张迪

拍摄】南方+记者 石磊 董天健 梁文祥 张冠军 鲁力 朱洪波 南方+拍客 陈国亨

通讯员】石川

设计】潘洁

【编辑】何志豪

【校对】符如瑜

【审核】曾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