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分类巧用心,城市更宜居|广州垃圾分类处理一线报告

南方日报 南方+

端午节期间,荔湾大小景区挤满了消夏看龙舟的人们,清凉碧绿的河涌、青灰石板的老街、繁华绽放的公园,给人在盛夏带来一丝丝舒爽的感觉,而这一切离不开整洁卫生的市容环境。

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箱给游人带来了便利,干净清新的公厕增添了游览景区的幸福感,美丽人文城市的体验感就来自身边的“细枝末节”中。荔湾区是广府文化重要发祥地,也是广州市中心城区,近年来,荔湾区持续以“绣花功夫”攻坚环境治理,为景区提质增色,为老城市容“抗衰”。

垃圾分类专项行动等工作覆盖生态环境、人居品质、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荔湾区深入实施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行动,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抓实民生“关键小事”,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科学化发展。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荔湾区以润物细无声般的精心,全覆盖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见实效,擦亮城市封面助力老城换新颜。

设备提升

优化分类投放点

在沙面、永庆坊、荔枝湾等西关特色景区,优美的城市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岭南文化元素融入到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给人以沉浸式的游逛体验,这其中也少不了城市环境设施的积极融入。

在永庆坊,充满岭南风韵的镬耳屋造型垃圾投放点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既没有异味又不失韵味的投放点,让垃圾站也成为一道风景线。在沙面,由罗马柱子、铁艺围栏、绿植花园等元素构成的星级投放点与这座欧陆风情小岛和谐相融,沙面街11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全部完成优化升级,24小时开放的星级投放点让小岛的环境更加宜人。

针对西关地区的文商旅居等需求,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入实施三大片区(荔湾湖—泮塘五约片区、沙面—广州文化公园—上下九路片区、永庆坊—恩宁路片区)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城市核心区环境持续改善。区城管部门聚焦三大片区,凝心聚力抓好环卫保洁、市容市貌及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广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标杆。

为进一步推广升级全区垃圾分类投放设备,荔湾区城管部门通过申请国家专项债券的形式,对全区22条街道1532个分类投放点进行优化提升改造,分批分类实施垃圾分类投放点硬件设施提升。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类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荔湾主要针对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的投放点进行优化提升,并更换设备破损的投放点,对严重破损不能正常使用的投放点进行优化改建,拆除重建过于简陋且不符合标准的投放点……荔湾区不断补齐分类投放点要素,打造新的社区风景点,实现投放体验升级变“邻避”为“邻利”。

除外观更富地方特色外,荔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优化提升更注重实用性,点位配备了排水设备、洗手设备、洗手液或肥皂等清洁用品等,附属存桶区、屏风、通风系统、智能化投放口等便民要素凸显了其人本化色彩。此外,投放点均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监控功能、烟雾报警等功能,营造出兼具便利、舒适、美观的满目皆“景”的投放环境。

当前,荔湾区正逐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根据实际添置环卫作业用车、智能化清扫设备、垃圾分类箱等设施,同时拟新建10余个两网融合点,升级改造60余个垃圾临时收运点,以软硬件双改善提高全区环卫保洁作业质量和效率。

科技赋能

改善投放体验感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进,荔湾力争实现硬件软件双提升,全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与站桶指导分类同步进行。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部分分类投放点设施存在脏污破损、配置简陋等问题,开展投放点优化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智慧化的社区环保“风景点”。

为实现垃圾分类站点外观与性能的全面升级,一方面,区城管部门在荔湾区部分投放点采用智能投放设备并注入岭南文化元素,融入西关文化,突出强调岭南特色。如恩宁路209号投放点,因设施老旧整体形象与景区风貌不符,最终,在街道的沟通协调下,争取到市、区两级城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投入专项资金对该投放点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短短1个月时间内,该投放点的承载力大为提升,实现了与永庆坊周边景观的整体美观协调,优化了居民投放体验。

垃圾投放的体验感影响着人们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升垃圾投放与分类时居民的舒适度,荔湾区城管部门围绕科技赋能智慧化管理,全面提升分类投放点智能化水平。

其中,多宝街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在原有简易投放点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升级后的投放点安装了人体感应系统,采用“定时+人体感应”节能照明系统,让投放分类标识时刻清晰可见,即便在夜晚误时投放也不必担心。按键开口、手动开口和带有防夹手功能的混合式闭合门等设备,可以实现无接触式投放,让投放行为更加安全、卫生。

从前,“未曾见到味先闻到”是很多垃圾投放点的问题,即便外观再优雅的投放点也会因此而大为减分。为让垃圾分类投放点更具“亲和力”,荔湾区在实施投放点升级改造过程中,在投放点增设各类设备,以周到的服务提升人们的投放体验。

智能化陶瓷洗手盆采用了按压式水龙头,只需轻轻一按便可完成即时清洁。同时,投放点还配备了感应式烘干机、臭氧消毒机、语音播放器、紫外线杀菌灯、灭蚊灯、溢满报警和烟雾报警等设备,以智能化设施保障投放点24小时清洁干净。

自动化闭合式设施一方面避免了分类桶开盖暴露、桶内垃圾溢满带来的恶臭味及蚊虫叮咬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在改善环卫工人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同时,荔湾区结合周围环境与历史文化元素,将非接触性投放箱门投放点的外观设计与之相匹配,秀美的外观加之通俗易懂的分类指引,与地方特色文化涂装相辅相成,将投放点变成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串珠成链

打造精品示范路线

近年来,荔湾区垃圾分类工作紧盯目标任务,围绕重点、难点、弱点全面铺开、有序推进,不断夯实分类工作基础,强弱项、补短板,以“五抓”促“五提升”,驰而不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了一批有示范引领性的星级投放点,形成了一系列分类工作新思路。

抓考核,提升分类工作执行力。全区建立起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将市第三方考核成绩纳入每月区“竞标争先”考评体系,以考核为指挥棒推动责任落实。

抓增量,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实效。通过开展餐厨垃圾专项执法行动,荔湾区城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考核通报机制。目前,该区厨余垃圾分类率已由去年每日的不足15%提升到今年23%以上。

抓减量,提升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率。荔湾区结合辖内的特色产业垃圾清运问题,打通了废纺垃圾回收渠道,增设519个废纺回收箱体,废纺回收量从每月3吨增至40吨以上。针对辖内大型花卉专业市场,区城管部门协调废木质处理企业接收辖内花卉垃圾,每日可处理35吨以上花卉垃圾。目前,全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超87%。

抓调研,提升垃圾分类治理能力。荔湾区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先后赴黄埔、海珠、天河等区进行垃圾分类调研学习活动,深化交流、以学促进。同时,在区内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时间段巡查工作,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抓培训,提升分类工作业务水平。今年以来,荔湾邀请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市第三方检查机构到该区开展专题培训共计10场次,助力荔湾区学懂弄通考核细则。同时,对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开展20余场次业务培训,坚持“关键少数”带动管好“绝大多数”的工作方法,全面提升基层垃圾分类业务水平。

垃圾分类工作需久久为功。接下来,荔湾区将在总结过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托西关大屋—荔枝湾、沙面、永庆坊三条线路打造垃圾分类精品示范路线,串珠成链展示荔湾垃圾分类工作成果和特色。

同时,区城管部门将在昌华、逢源等街道推行“移动垃圾分类收集点”投放模式项目,采取“移动并点、巡回收集”的方式,实施垃圾分类移动投放模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扛起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

延伸

整合社会力量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镇街是城市管理的基层单位,荔湾区以推动试点镇街全域服务治理为抓手,整合政府、企业、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为在更广泛领域推广全域服务治理经验贡献荔湾智慧。

激活基层治理新生态

当前,广州市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全流程参与老旧小区管养机制,作为破题基层治理的切入口。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位列全市各区之首,辖内老旧小区众多,亟须现代化的社区管理模式介入,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质量。对此,荔湾区一方面以品质容貌社区建设为抓手,全力焕新社区物理空间,另一方面,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给予基层治理新生态、新路径。

荔湾以试点经验逐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城治理新方法论。

网格服务开创新模式。沙面街通过联合试点企业设立网格管家,推动社区服务上门入户。目前,沙面共划分社区网格4个,全域服务项目上线后,每个社区网格均设立“网格管家”,由全域服务试点企业的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社工组成,随时协助社会面治安防控,解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补齐老旧社区无物业管理的治理短板。同时“网格管家”重点联系本网格内“老弱病残”,适度开展帮扶助困行动,主动服务激活基层治理新生态。

协同发力提升新效能。试点白鹤洞街通过招投标引入试点企业,针对试点区域内车辆乱停放、绿化及市政设施维护不到位等情况,引导试点企业组建专业团队,配合街道执法队伍开展“六乱”治理,对市场、地铁站点等重点区域的乱摆卖商贩、乱停放车辆、占道经营进行整治,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品质。

同时,白鹤洞设置“城市情报员”岗位,对区域内进行日常巡查,发现公共设施有破损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拍照、记录,统计上报后通过智慧化信息平台进行报修派单,有效提升问题处置效率。

聚焦需求拓展新服务。白鹤洞的试点服务区域还设置了星火岗亭,作为全域服务治理民情意见收集点,岗亭内设应急救援物资、便民药箱、居民意见箱、保利公服宣传栏等,为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提供民意支持,进一步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功能已基本齐全。

探索全域治理新路径

荔湾是典型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区内文商旅创居资源丰富多样,老城人口密度大、空间有限、物业管理有缺口,对于城市管理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当前,荔湾区沙面街道、白鹤洞街道、桥中街道入选广州市首批全域服务治理试点镇街,通过试点引领,着力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足“绣花功夫”,探索街道全域服务治理的荔湾路径。

荔湾区将全域服务治理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聚合各方资源力量服务街道全域精细化治理。在沙面街,街道与保利物业广州区域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成立广州沙面保利物业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广州沙面保利物业青年突击队。今年端午前后,保利参与全域治理团队坚守在巡查和应急工作岗位上,保持全天候备勤、常态化驻岛,有力保障沙面全域安全度过“龙舟水”汛期。

在白鹤洞街道,街道积极响应全域服务治理工作,通过发挥党建品牌效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以红色物业联盟串联多元主体,建立从小区到社区“问题收集—协商—解决—反馈”的最短路径,同时引入大型物业公司对5个无物业管理老旧社区实施全域治理,逐步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自开展全域服务治理工作以来,白鹤洞街道交通秩序、城市环境、便民服务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在2022年全市147个街道的年度考核中进入前20名之列。

当前,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不断总结首批试点街道工作经验,通过专业化全域服务企业参与治理,同时全力争取市区支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找准发力点,保障企业参与试点工作能够回血、造血,让社会化企业为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区域提供高质量、精细化、智慧化的城市服务。

荔湾区以探索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为主线,结合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工作,今年,在巩固提升20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同时,再选定5个社区培育提升社区的容貌品质,以点带面逐步解决老城老旧社区环境面貌,卫生死角、垃圾扫地出门等市容环境难点、痛点问题,同时探索完善政企合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资金筹措、共建共治工作机制,实现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社区人居环境,助力荔湾区率先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

数读

日常严格落实市政道路18小时保洁、内街巷16小时、城中村14小时保洁制度,认真执行“10路10场”“34条环卫保洁重点道路”中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常态化开展地面油污大清洗行动,做到清扫保洁全区域覆盖。

全区厨余垃圾分类率已由去年每日的不足15%提升到今年23%以上。打通废纺回收渠道,增设519个废纺回收箱体,废纺回收量从每月3吨增至40吨以上。协调废木质处理企业接收辖内花卉垃圾,每日可处理35吨以上。目前全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超87%。

2023年来,荔湾区共组织开展11次市容市貌整治行动,截至6月12日,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34261人次,执法车辆6740台次,共整治乱摆卖20965宗,占道经营10589宗。

南方+记者 郎慧

编辑 梅雅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