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倡低碳生活,建绿色家园|广州垃圾分类处理一线报告

南方日报 南方+

“3、2、1,开跑!”今年4月,随着珠江边一声清脆的鸣笛,近百位运动、环保爱好者在花样游泳世界冠军陈晓君的领跑下一同起跑,完成了一场三公里的“捡跑”活动。

参与者沿途打卡二沙岛四面江水环绕、绿植葱郁的宜人美景,随手清理路旁绿化带中的枯叶、杂物等垃圾。统一制式的绿色装备使整支队伍成为珠江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场由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州市邮政管理局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指导举办的京东物流2023年“益起捡跑净卫地球”环保公益活动,在一个月时间内在线上吸引了近10万跑友加入“捡跑”队伍,“捡跑”里程达27万公里,清理垃圾总重量约6万公斤。

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广州把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乡文明程度的重要工作来抓,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不断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习惯养成、文明育成,更好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眼下,在政府部门指导、龙头企业带动下,越来越多广州市民加入宣传引导工作的队伍中,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各行各业汇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掀起一阵阵“绿色旋风”,让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溯源

包装瘦身,环境减负

“618”大促刚过,不少市民在享受“买买买”快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包装材料亟待处理。纸箱、塑料包装袋、泡沫塑料、密封胶带等快递包裹的“副产品”,如不能妥善处理,容易造成环保问题,而这也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个痛点。

着眼于城市的生态文明与低碳建设,广州电商、物流企业早已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履行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责任,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企业发展模式,促进绿色产品、技术及服务广泛应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养成低碳生活新习惯。

以本土电商企业唯品会为例,2021年就成立了节能减碳领导小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上下游联动,协同推进塑料包装治理和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快推广应用标准化物流周转箱,促进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

将半翼箱优化为平口箱,减少用纸面积约13%,每年总减少使用原纸1920吨;持续优化小规格塑料外包装袋厚度,每年减少使用塑料材料237吨;减少封箱胶纸的宽度,每年减少使用塑料薄膜及胶水17.4吨……在包装材料上的小改变,就能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大进步。

而在市内的多个邮政网点,循环使用快递纸箱也非常普遍。广州邮政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邮政正将行业包装循环应用作为绿色邮政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进包装物循环重复使用,通过在快递网点、高校、社区等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促进包装物回收“逆向物流”。

在快递站点取出物品后,将用于包装的纸箱投放至回收袋内,已经成为广州大学城内不少师生日常取快递的习惯动作。回收的纸箱经过处理,接下来会被来站点寄快递的顾客循环使用。目前,广州邮政共建设并投入运营的校园服务中心有20所,在大学校园全面开展快递包装回收减量。

低碳生活就在你我身边。包装箱的“瘦身”、循环利用,减少的不仅是企业在物流材料制作上花费的成本,还能通过实现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为环境“减负”、为城市“添靓”,更让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当前,广州建立健全了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机制,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酒店、快递、物业等重点行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十二个专项行动,推动全社会普遍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据统计,2019年以来,广州市重点行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165万吨,党政机关减少办公用纸2207万张,星级酒店减少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76万套,邮政快递电子面单使用率达99.5%,快递包装垃圾减少6万吨、包装物回收超8万吨。

创新

小份菜上桌,兴起新“食”尚

“一个人吃不了太多菜,半份的量就很合适。”广州市民李先生注意到,在海底捞的点菜页面,不少菜品都有“半份”的选项,“份量小了不会造成浪费,也不会影响我品尝美食。”

“食在广州”,这里遍地美食令人目不暇接,而餐饮浪费造成的厨余垃圾往往容易被忽视。制止餐饮浪费,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各大餐饮商家既在消费端推出多样化的“节约套餐”,也在供应源头就开始考虑遏制浪费现象。

“广州酒家进一步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厉行节约。”广州酒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一方面要求下属门店按需采购原料,严格落实‘先进先出’制度,避免过量采购造成的原料积压过期、腐烂变质等浪费行为,另一方面也会充分利用原材边角料进行研发,也会检查宣传措施、适度点餐引导等情况。”通过有效措施,广州酒家餐饮门店厨余垃圾减少接近20%。

九毛九集团副总裁赵媛媛介绍,该企业利用自有数据统计系统,每天基于大数据预估门店原材料需求量,从供应上减少配货时的数量浪费,“制止餐饮浪费也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制止餐饮浪费无小事,参与的主角不局限在餐饮商家。近日,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始推广智慧化称重自助供餐模式,每层学生食堂均设置智慧称重自助选餐区,供应多品类营养餐食供师生自助选餐,实行一菜一价、按克称重计费和无感式支付结算。同时,餐食适时搭配供应面食、五谷杂粮、糕点、水果和甜品等,打破了学校食堂传统式供餐每人每餐一般只选两三样菜的局限。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师生就餐数据在手机端可查阅摄入热量等营养健康数据分析,以及对菜品进行评价反馈等,方便管理人员了解各个菜品的受欢迎程度、分量需求和人员总体偏好,有利于更精准地制定原材料采购和备餐计划,在供餐上游就致力减少浪费。

餐饮行业从业者为反餐饮浪费出新招,志愿者进餐厅进饭堂呼吁“不剩饭不剩菜”,外卖平台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制止餐饮浪费,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全员在行动,兴起新“食”尚。

2020年,《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下称《条例》)印发实施,这也是广东省内首部制止餐饮浪费的地方性法规。记者从广州市商务局了解到,为抓好《条例》实施,市商务局联合市文明办、发改、市场监管、教育、文广旅等部门和行业协会、企业,打造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属地管理、行业自律、单位主责、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

合力

低碳新玩法,美好可持续

“摊主你好,请问你的相框可以和我带来的旧物换吗?”在4月22日举办的“让美好可持续”绿色低碳公益活动暨2023年广州城市管理开放体验活动上,采用“以物易物”方式开放的旧物市集,吸引了众多市民的注意。通过物物交换方式,家中的闲置物品得到了再利用,闲置好物摊的摊主都为自己的物品能找到新归宿感到快乐。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用餐时适度点菜,家中闲置用品通过旧物市集、回收平台流动起来……低碳生活,不止一种打开方式。推陈出新的低碳生活传播方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广泛凝聚起社会共识,也是社会文明水平高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校园里,广州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全市3700余所学校260多万学生普遍受到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线上知识竞赛有2.7万人参与竞赛答题。

在党政机关,广州举办专题培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分析绿色办公形势、分享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经验,生活垃圾分类公务员网络大学堂参学率达100%。

在社区街道,广州每年遴选100家企业与全市100个社区结成共建对子,让企业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科技、资金、设备、管理、服务等支持,社企携手推动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

垃圾分类看似日常小事,实则是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大事。在实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广州统筹整合各方面要素资源,形成协同推进、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2019年,广州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组织全市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的通知》,组织党员干部带头下沉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为社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宣传、督导服务。2022年,广州有超过30万人次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垃圾分类入户宣传、主题活动、科普培训等多形式活动覆盖1100多万人次。

在用心用情的宣传引导中,垃圾分类从时尚走向日常,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为城市带来长远的改变。

在越秀公园,绿色低碳的理念已然贯穿在园区运转中。公园的园林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展示中心里,首先通过源头收集分类,准确计量,把园林废弃物分为枝桠材、草屑、树叶、茎秆、花卉等类别。

其中,草屑、树叶、茎秆、花卉在粉碎后利用集成式生物好氧发酵处理技术转化为土壤改良剂,回归田地实现有机基质的再次利用;粗壮的桠枝粉碎后用来做菌包、RDF燃料棒板材原料、有机覆盖物等,最终实现园林废弃物不出园,减少了废弃物运输的碳排放。

从全民参与到全民行动,从垃圾分类投放到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广州久久为功抓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一步步探索出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之路,让城市美好可持续。

延伸

“穗回收”平台:

垃圾分类也可以智能又时尚

大件家具、家电报废了如何处理?家中“断舍离”的旧衣服怎样做到“物尽其用”?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预约上门回收的便捷方式,已经在广州全面铺开。

广州市可回收物利用信息平台“穗回收”,是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打造的“互联网+”数字智慧型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预约回收、回收目录、回收方式、交易价格等回收服务。

2022年7月,“穗回收”平台成功上线市政府“穗好办”APP,进一步扩大平台受众面,为群众、企业提供操作顺心、回收省心的服务。

家中的大件家具、废旧家电、3C产品,以及满10kg“玻金塑纸”和废旧衣物等可回收物,都可以通过“穗回收”小程序下单。平台收到订单后,会根据居民需求就近向收运人员派单,并与市民沟通确认后,提供预约上门回收服务,实现可回收物的应收尽收。

除了线上预约,市民也可以选择在线下无接触式智能回收箱进行垃圾投放,涵盖纸类、织物、金属、塑料瓶等四大类别。与普通的回收箱不同,智能回收箱具备智慧无接触、智能称重、满箱警报、防夹防盗防火等功能。

走近回收箱,投放口自动感应开门,投放完毕后自动关闭,回收数据即时上传云端服务器。用户通过扫描屏幕二维码获取的环保积分,则可以在小程序中的“积攒商城”换购商品。“穗回收”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

“穗回收”平台的前身“92回收”平台最早于2015年上线,同年已被评为城市矿产最具影响力产品。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的“穗回收”平台功能经过不断升级、改版,结合全市垃圾分类收运和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线下服务响应机制。

上门回收只是“穗回收”平台应用的其中一个场景。目前,该平台还服务企业单位、政府部门,能够为单位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报废回收、涉敏载体销毁处置、低值可回收物专项回收服务,也为城管、街道等政府部门,以及供销社等有关单位提供日常监管、数据分析、联单确认等服务。

“未来,我们计划逐步提升垃圾分类产品、技术及设备与设施制造,减少人力分拣,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加入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测评,为行业从业者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持,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实,采取现场实地观察的方式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居住小区和单位进行评估,确保分类工作高效执行。”上述负责人说。

数读

确定党政机关、教育系统、医疗机构、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物业管理小区、农贸市场、公园景区、邮政快递、大型商业综合体等12个行业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类施策深入实施十二个专项行动。

大力开展“源头减量,精准投放”绿色办公行动。

加强对餐饮酒楼、宾馆酒店等重点区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减少提供一次性用品”宣传与监管力度。

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和循环应用包装产品,在243个邮政网点设置快递包装物回收箱。

加大生产、销售企业和农贸市场、大型商业综合体过度包装、过度发放使用塑料袋专项执法整治力度。

常态化举办秋季生活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教学活动。

探索“源头减量、行业共管、分流处置”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谁排放谁付费,多排放多付费”机制。

举办党政机关专题培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分析绿色办公形势、分享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经验,生活垃圾分类公务员网络大学堂参学率达100%。

依托“来穗人员融合大学堂”“来穗之家”平台,开设生活垃圾分类课程,培训外来人员11万人次。

利用宾馆酒店、商业综合体、公园景区等场所宣传栏、电子屏、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张贴、播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视频146万次。

制定印发《广州市重点行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考核评估方案》,明确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措施和考评指示。

南方+记者 黄舒旻

编辑 梅雅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