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急诊科 伍树潜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急诊科 曾韵琦护师
每年盛夏,太阳几乎天天恣意横行,骄阳似火。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如果这个时候外出,一定要预防中暑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中暑小知识吧!
↓↓↓
一、中暑是什么?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二、为什么会中暑?
在高温、高湿、不透风或强热辐射下,长时间从事剧烈活动,机体热量产生增加。常见于强体力劳动、运动或者进行军事训练的人群。一些疾病状态,比如发热寒颤或者惊厥等情况,也会导致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当机体不能够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32摄氏度)、湿度较大(>60%)和无风状态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从而发生热量蓄积、体温上升,进而发生中暑。
三、什么人更加容易发生中暑?
1.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
2.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3.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比如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户外活动等)的人群,即使年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中暑;
4.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的人群。
四、中暑有什么症状?
轻度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度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以出现混合型,重度中暑可导致死亡。
五、发生中暑后怎么办?
1.一旦发生中暑,必须要马上脱离现场高温、高热的环境,转移到通风透气凉爽环境下,最好在空调房内能够更好帮助皮肤散热。
2.多补充水分可多喝水,也可在水里面加用口服补液盐,能够补充水分,同时也能够补充葡萄糖、钠离子、钾离子,从而能够治疗因出汗过多,而导致的体内的电解质失衡。
3.应立即到医院做相关治疗处理。
六、怎么预防中暑?
对于中暑,预防是关键
1.要避免在烈日下工作,对于户外工作的人员来说,夏天尽量避免在温度最高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实在没办法也要做好防护措施,戴上草帽等遮阳工具;
2.要休息好,晚间休息好,睡眠好会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对一般的直射有一定抵抗能力;
3.要及时补水,千万不能等已经感觉到口渴了,才想起来喝水,对夏天这种高温环境,一定要随时补水,还要补充一些盐分,比如淡盐水;
4.另外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小孩,要对他们进行特殊关怀;
5.注意防晒,涂抹防晒霜、使用遮阳伞或帽子等;
6.可以备一些有利于缓解中暑的药物和食物,食物方面可以喝一些绿豆汤、西瓜等,药物方面一般常用的是藿香正气水等;
7.如果已经出现了中暑的症状,应尽快送医。
急诊科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急诊科是实行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是广州市120急救网络单位,通过中国国家级基层胸痛中心认证并授牌。医师团队12名:高级职称医师4名、中级职称医师6名、初级职称医师2名;护理团队2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7名、护士8名。全科医护人员均接受过广州市120急救中心培训和急诊专科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中西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处理急诊疑难病症、危重病人,对临床常见急诊病症形成较系统的诊疗思路,积累丰富的诊疗经验。
科内设置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有急危重症监护室、留观室、中医治疗室、外科处置室、输液大厅等。科室设备设施配置齐全,包括:急救型救护车6台、进口有创及无创呼吸机、自动心肺复苏机、纤维支气管镜、临时起搏器、中央监护仪系统、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可视插管镜、喉镜、双向波除颤仪、洗胃机、吸痰机等;配备针灸器材、红外线照射仪器等中医诊疗设施设备。
科室开展多个中医急诊优势病种,实施多种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如: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红外线照射治疗外伤、中药热奄包治疗痛症等。
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生命第一、救死扶伤”的精神,坚守急诊前线岗位,祝愿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END
●指导专家简介 ●
伍树潜
急诊科主任
胸痛中心行政总监
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急诊科主任,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急诊分会理事,白云区胸痛中心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擅长:多种急危重症疾病抢救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对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甲亢等慢性病的治疗积累丰富经验。
●作者简介 ●
曾韵琦
急诊科
护 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大专,严谨、勤奋、求精、奉献;以心为灯,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
编辑 | 庄梦
复核 | 范利华、何玉妹
责编 | 潘玉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