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瞄准建设农业强镇的定位,围绕“绿美仙姑故里,现代鱼米之乡”的目标,树立大食物观,充盈“增城粮仓”,以丰美田园为基、以仙姑文化为蕴,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构建一二三产业链条,有效带动农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为增城高质量发展作出小楼镇生动实践和积极贡献。
坚持农业立镇 全力以赴保供“增城粮” 拎稳“菜篮子”
小楼镇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做好现有高标准农田管护,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现代化水平。
一是持续提升“一棵菜”品牌价值。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中挖掘迟菜心价值,推动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智造”菜篮子,提高迟菜心智能化标准化种植水平,着力突破迟菜心种植季节性限制;推动院校企加强菜“芯”种业研发合作,有效实现菜“芯”自强带来的品质产量双提升,持续扩大迟菜心联农带农规模和品牌效益。
二是创新做强“一条鱼”本土特色。立足增江河优质水资源禀赋,将区域内闲置鱼塘整合为美丽渔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大力推广发展本土特色养殖品种增江大刺鳅,加强增江大刺鳅种源、种业保护和食疗、药用价值宣传推广,着力维护品牌“独特性”,切实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益。
三是稳步支持“一头猪”争创龙头。推进金农现代生态农牧一体化产业基地扩产增效,构建生猪“良种繁育—养殖—饲料生产—有机肥生产—生猪屠宰—猪肉切割及精深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格局,指导金农现代生态农牧一体化产业基地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全面提升生猪养殖设施机械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管理环节的应用,发展集约式循环农业种植,总结推广“猪沼+”一体化生态种养模式,强化二龙山泉猪品牌建设,突出有机农产品的优质品牌形象,加快建成大湾区农牧一体化示范标杆。
推动文化活镇 提速打造小楼特色文旅IP
小楼镇深入谋划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激活乡土文化和仙姑文化的崭新活力,串联何仙姑家庙、观音山、报德祠、腊圃老街、二龙山花园、邓山名村等重要节点,打造“何仙姑文化旅游节”“迟菜心美食节”“邓山打榄文化节”等文化节庆品牌,精心绘就全域旅游“一张图”。
在何仙姑文化景区项目方面,引进广州市振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红线范围内面积约为2000亩,一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围绕何仙姑文化,立足何仙姑3A级景区、何仙姑商业街、仙姑山、村庄农田园地等核心资源,加快打造“一镇一山一圃一谷一岸”布局,着力焕发何仙姑“和勤孝贤、真善美爱”八德文化的生命力,打造大湾区首个4A级仙道文化融合生态度假的旅游目的地。项目已于2023年2月动工,一期计划于2023年年底完工,目前何仙姑商业街已进场改造,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桃花坞民宿项目近期将进场施工。
腊圃乡村振兴综合提升项目采取合作开发形式,即广州市增城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腊圃村经济联合社、小楼镇政府联合开发。项目计容建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非计容面积约4952平方米,总投资约1.34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包括村场环境“微改造”及肉菜市场、干货市场等经营性物业升级建设,并通过对市场、商业街、停车场等物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实现创收,收益由区城投公司与村集体按比例分配;二期主要对腊圃村现状村委楼及周边用地进行开发,打造集群众服务、创意产业、智创办公、特色民宿于一体的多功能创意产业园区。目前,一期项目中政府投资的环境“微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
接下来,小楼镇将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小楼出品”核心竞争力,发掘“仙姑”“乡土”文化闪光点,加强特色精品村创建力度,打好农业、文旅“特色牌”,激发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来源:今日小楼,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妍
编辑:张远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