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一名妈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自己6岁儿子在海边游泳后感染“食脑虫”狒狒阿米巴原虫致脑病的经历,引发关注,相关话题冲上网络“热搜”。不少人担心,带孩子去公共游泳池或者海边游泳有感染风险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军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食脑虫”不会出现在经消毒的泳池,外出游玩则应尽量避开温暖的死水。
刘军介绍,“食脑虫”是一种通俗说法,其实是指阿米巴原虫,“这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比较致病的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棘阿米巴和狒狒阿米巴原虫”。
“‘食脑虫’在临床上很罕见,没有确切的发病率,但病死率极高。”刘军说,“食脑虫”主要通过鼻腔进入人的大脑,即从鼻黏膜经筛板沿嗅神经入脑后,引起化脓性脑膜脑炎,导致脑组织出血坏死、多发性脑脓肿等。
刘军表示,本次贵州患儿所感染的狒狒阿米巴原虫主要生存在不干净的水源中,如温泉、游泳池、池塘等,并且在水温较高(约46℃)时繁殖较快。
“感染‘食脑虫’的症状与脑膜炎症状相似,还会引起免疫反应。”刘军说,此类感染临床大多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症状主要有发烧、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恍惚,某些患者还会出现癫痫等。
暑期临近,带着孩子去公共游泳池或者海边游泳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刘军表示,经过含氯消毒的公共游泳池,不会有狒狒阿米巴原虫的存在。“贵州患儿的感染源头目前不好确认。但是,患者感染的情况大多是接触了被污染的水源。现在的公共游泳池不仅会进行消毒,而且水温较低,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刘军提醒,虽然感染“食脑虫”是小概率事件,但出外游玩时还是要避免在流动性差、不干净的水域里游泳,尤其是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游泳时佩戴鼻夹、鼻塞等防护物品,游泳后及时进行鼻腔冲洗,可有效预防“食脑虫”感染。
南方+见习记者 厉思璇
南方+记者 黄锦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