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高考学生家长被骗80万,这些“套路”要当心!

中山青年
+订阅

近日广东公布高考分数线

高校招生成为不少学生

以及家长关注的焦点

一些骗子也蠢蠢欲动

编造多种诈骗套路

将“黑手”伸向考生及考生家长⚠️

警方再次提醒

这些高考骗局

各位家长和同学一定要提高警惕

谨防上当受骗!

有“计划内预留名额”?

9名高考学生家长被骗80万

据最高人民法院消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了一起涉及高考招生的诈骗案件。

在该案件中,被告人刘某对肖某称自己和A音乐学院有“计划内预留名额”的协议,只要肖某支付12万元操作费,孩子不用考试就可以通过特招被A音乐学院录取,并且会找A音乐学院的老师给孩子进行免费培训。

随后肖某发现并未有事先约定好的艺术培训,且A音乐学院录取名单中也没有肖某好友孩子的名字,肖某也联系不到刘某。后经肖某电话咨询,A音乐学院招生办回复其从来没有“计划内预留名额”,肖某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同时,被告人刘某向杨某介绍称,可以托关系让孩子在合同期间被某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录取。杨某便与刘某签订了一份居间协议,支付9.5万元的费用。之后杨某在约定日期未收到孩子的录取通知书,于是询问刘某,刘某欺骗杨某称其孩子已被录取,但还需要缴纳某体育学院大一的学费,杨某遂向刘某转账1.1万元。

刘某后续给杨某寄了一份某体育学院补充入学行程安排、补录申请表和补充入学说明书让其填写,称其孩子可以被某体育学院录取了。但直到杨某报案,都未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对于其他被害人,刘某采取的也是类似的诈骗方式,最终骗取9名高考学生家长共计80余万元。

法院经审理,一审法院判决刘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刘某不服,提出上诉,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拒绝被“套路”!

这些高考骗局要警惕

高考落幕后

部分非正规机构及不法分子

频频“蹭热度”、设“陷阱”

话术手段花样翻新

不仅扰乱社会秩序

使考生与家长遭受经济损失

接下来跟着团团

擦亮眼睛识破这些骗局

骗术一:修改成绩

诈骗方式

高考结束后,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声称有渠道可以修改分数,以低价售卖、缴纳保密金或通过短信发送木马链接,填写考生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方式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1.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信息。

2.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诈骗,切勿上当。

骗术二:“提前录取”

诈骗方式

骗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因院校提前招生,受害人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受害人被唬住,从而被骗。

警方提醒

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施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都不可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三:“内部指标”

诈骗方式

骗子冒充某军校招生办主任打电话,称学校有“内部招生指标”,如果受害人的孩子想上军校,得先交保证金,为打消受害人顾虑,骗子还通过QQ或微信给受害人看了仿造的学校招生公文,受害人深信不疑,当即交付保证金,从而被骗。

警方提醒

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缴费是诈骗的目的,考生及家长不要上当受骗。

骗术四:“帮忙搞定”艺术类招生

诈骗方式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骗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

艺术类招生,均有严格的分数线等条件限制和统一投档等招生程序。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五:混淆高等教育形式

诈骗方式

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入学后才发现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警方提醒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骗术六: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行骗

诈骗方式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警方提醒

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转账。

别报!这些“野鸡大学”

报了=白读!

中国邮电大学、广东科技管理大学…

这些“高大上”的学校

你们听过么?

其实这些大学报了=白读!

因为它们都是“野!鸡!大!学!”

“野鸡大学”办学以营利为目的

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混淆的名称

往往看起来非常“高大上”

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

全国390所野鸡大学名单

广东这10所“野鸡大学”

大家要格外留意!

(上下滑动查看↓)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年来,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大招生诈骗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野鸡大学”开展的违法违规招生活动。

每年高考招生录取阶段,个别不法机构和人员通过炮制并不存在的学历教育“学校”,发布虚假招生信息,发放虚假大学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钱财。为此,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径”“不用填志愿”“低分上名校”等谎言。

高考结束

既要金榜题名

也要火眼金睛

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编辑 | 火眼金睛的船长

来源 | 中山青年新华社、微言教育、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澎湃新闻、安徽警方、天府新青年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