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暑假”?贩卖焦虑的背后全是生意……

深圳共青团
+订阅

暑期还没到来,“暑假最可怕”系列已经集结。

最近网友们刷短视频时,常能看见一堆所谓的“老师”,在视频里看似好心地“提醒”家长“一(二/三/四……九)年级的暑假有多可怕”,“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拉开差距”“这就是残酷现实”,接着话锋一转,便开始卖书、卖课。

暑假可不可怕姑且不论,这套“可怕”话术恐怕众人并不陌生。

这些年,类似“劝学”之语随处可见。从时间序列上看,从幼小衔接、小升初到高中,几乎每一个学期甚至每一个月都是“被甩掉”“快赶超”的关键节点;从门类课别上看,“古文是分水岭”“英语要提前学”“奥数是敲门砖”……样样都不能放松,科科都必须重视,这些论调随着自媒体的传播铺天盖地。

刻意营造的氛围感,风向所指莫不是形势严峻、竞争惨烈,再不“鸡娃”,早晚后悔。有的还祭出“道德绑架”,似乎不听他们的就是“毁孩子一生”。若是家长定力稍微不足,就可能被忽悠得找不着北,步步入坑、乖乖掏钱。

贩卖焦虑,这才是“残酷现实”。

一位曾干过课程销售的人这样分享他们的“秘诀”——对家长进行“恐吓”。或是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教育理论,或是断章取义部分升学数据,或是讲述一些“牛娃”故事,拗出“教育权威”造型,动辄指点家长该如何如何。

然而其真实用意,不过是收割流量,卖书卖课。说起来,之所以大炒“暑假最可怕”,正因为暑期是这些人拉人头的关键节点,是各类课程销售的必争时段。雷同剧目、相似话术太多,被“抓包”“撞破”的概率自然急剧增大。“随便一刷、都是‘可怕体’”,面对一出出闹剧,舆论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反感,有博主更公开怒怼“非蠢即坏”。

02:01

(主播说联播丨渲染“暑假很可怕”,打的是什么算盘?)

主播说联播丨渲染“暑假很可怕”,打的是什么算盘?

相关监管部门曾明确指出,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现在看来,这种制造“教育焦虑”的乱象并未绝迹,需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针对“双减”要求各地保持工作力度不减、韧劲不松,还提出“对线上培训主体和重点网站平台开展全时段深度巡查,严防严查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等问题”。说到底,违规卖课,得治!隐形变异的校外培训,要严厉打击。

同时,也提醒相关视频平台不要只为了收割流量和商业利益,就对贩卖焦虑的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责任是不能虚置的。

而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也要保持定力擦亮眼,别轻易被忽悠。就具体实践看,或许某些阶段的确学业压力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精力。然而一股脑将所有的求学阶段都说成“分水岭”,明显别有用心。而且将孩子优秀与否,简单归结为学习成绩的好坏、科目知识的多寡,更是一种认知的狭隘。

正如丰富的人生一般,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多元的,也需要各个方面的历练,智商情商、人格阅历的拓展健全同样重要。而这些,绝非短视频中那些“大忽悠”所钦点的学习方法和书本课程所能给予。多多发现自家孩子的天性和优长,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舒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未来“发力”积蓄能量。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