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每一个人:“提高反诈意识 守护您的钱袋子”——茂名市金融系统反诈宣传线上行

龙眼直播
+订阅

提高反诈意识

守护您的钱袋子

直播活动

在茂名市广播电视台三楼演播室开播

指导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茂名监管分局

茂名市反诈骗中心

主办单位

茂名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茂名银行同业公会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行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从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如何识别以及防范电信诈骗、《反诈法》相关条例、上当后的补救措施,由浅入深地向直播间的观众警示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

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廖秋莲讲解

茂名银保监分局杨旭亮讲解

茂名市反诈骗中心警官陈境文讲解

中国农业银行茂名分行经理李欣静讲解

茂名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查冉主持

在这场直播里又有哪些精彩内容呢?

一起来看看吧

主持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今天在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茂名监管分局和茂名市反诈骗中心的指导下,我们一起来学习反电信诈骗知识,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那么,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4位专业人士与我们分享反电信诈骗知识,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廖秋莲廖科、茂名银保监分局杨旭亮杨科、茂名市反诈骗中心陈境文陈警官、农行茂名分行李欣静李经理。

主持人:电信网络诈骗,相信大家对这词耳熟能详,那到底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呢?有请廖科(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为我们观众朋友们解答一下。

廖科: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主持人:感谢廖科,电信网络诈骗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为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我国去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下文简称《反诈法》),同年12月1日起施行。通过下面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初步了解一下《反诈法》。

主持人:通过观看视频,我们也认识到《反诈法》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近年来,国家的断卡行动是反电信诈骗的重要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群众反映,去银行开卡难、要求多,甚至银行账户被限额管理,为什么呢?

廖科:从2020年10月10日起,国务院就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这里的“卡”就包括手机卡和银行卡。而《反诈法》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及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和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依法识别受益所有人,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所以有些很久没有使用的银行卡,会被银行重点关注,采取限额等风险管理措施。大家去银行开户或解除限额时,银行员工也会按照规定进行调查询问,也希望大家能多一点点耐心,配合银行的工作,共同为打击电信诈骗出一份力。

《反诈法》第十六条也明确规定,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开户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开户。但是日常生活中,正常需求开立银行卡是没有问题的,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资料就可以了,同时大家要加强对银行卡的保管和使用。

主持人:说到对银行卡的保管和使用,《反诈法》也是有相关规定的。

廖科是的,《反诈法》第五章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主持人:银行卡只能本人正常使用,但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关于售卖银行卡而涉嫌犯罪的新闻报道。“卖卡人员”只是出卖了自己的银行卡,没有直接参与犯罪,却要动辄被卷入几十上百万元的诈骗案,看似很不值得,但其实一点也不冤!诈骗圈往往把受害人比喻成待割的“韭菜”,那“卖卡人员”就是亲手为骗子递上镰刀的人。

廖科:是的,买卖银行卡实质害人害己,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几条惩戒措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自2019年4月起,银行和支付机构对经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银行卡)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及相关组织者,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以下惩戒。

第一,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第二,惩戒期满后,受惩戒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新开立账户业务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加大审核力度。

并且《刑法》和《反诈法》也明确规定相关处罚措施。所以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千万不要为了一点点小钱搭上自己的前程。希望广大公众即能掌握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手法及应对措施,也要充分认识到买卖账户的社会危害,强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妥善保护个人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和金融交易信息等。

主持人:对于非法出售出借出租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手机,陈警官(茂名市反诈骗中心)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陈警官:全国“断卡行动”从2020年10月一直开展到现在,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银行卡、手机卡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必备工具,可以说是,随着公安机关的打击整治,骗子的犯罪成本也是越来越高。现在出现一种什么趋势呢?现在诈骗分子的黑手已经伸向我们的校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为了一千几百块钱,出租出售出借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手机卡给诈骗分子使用,这种趋势是越来越明显。据我市反诈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市学生参与涉“两卡”违法犯罪以及搭建简易的GOIP为境外诈骗窝点提供语音通话的人数有一百多人,尤其是中高职校(其中包含技校),所以校园的反诈宣传活动也同样非常重要。在此,我呼吁屏幕前的家长、学校领导们,开展校园反诈宣传势在必行,必须要好好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呢,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要检查学生们的手机是否安装有蝙蝠、思密达、飞机这种小众社交软件,因为这种软件是诈骗分子作案时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一旦发现有安装到这类社交软件的学生,务必要严肃教育纠正!顺便在这里说一下,今年5月份,市委市政府发布了有关涉诈问题严重地区及行业责任追究办法,该办法就是压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反诈主体责任,共同根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对于工作不力的学校及主管部门,是要视情况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一个罪名叫“帮信罪”,全称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目前这种涉“两卡”违法犯罪多触犯这个罪,帮信罪已经成为我国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的第三大罪名,排在盗窃罪、危险驾驶罪后面。帮信罪,最高可以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主持人:感谢廖科和陈警官。坚决不能参与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等活动,希望观众朋友们牢记哦。据悉,今年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30日在京召开了,会议表示,要聚焦切断涉诈“资金链”,出台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科(茂名银保监分局)可以跟我们谈谈其中意思吗?

杨科: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个主要是督促金融机构完善问题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的机制,落实涉诈资金管控的措施,努力实现被骗的资金拦得住、追得回、返得了,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主持人:可以看出国家对打击电信诈骗的强硬态度、强力措施,杨科,日常生活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消息,这些属于电信诈骗吗?

杨科:投资本身具有风险性,号称 “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一般情况下可能都涉嫌金融诈骗了,我们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避免盲目追求高额回报。现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承诺收益率超过6%你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更加没有无风险的高收益投资。

主持人:我身边就有个朋友,从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出某某公司即将上市的内部消息,声称只要购买一定金额农产品就可以购买该公司原始股,且该公司享受国家三农优惠政策,上市后将可以“一夜暴富”,结果现在本金都追不回来。

杨科(茂名银保监分局):您说的这个涉嫌非法集资了。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注册各类投资咨询、财富管理及P2P网络借贷平台,打着响应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旗号,假借“投资理财”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进行虚假宣传,诱骗广大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切实增强识别、防范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对各类投资行为,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务必牢记,投资有风险,风险要自担。每年的6月份都是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我们茂名银保监分局都会组织辖内各银行保险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各位观众朋友可以通过各银行保险机构网点、官网、微信公众平台等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增强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

主持人:感谢杨科,又长知识了!下面进行一个互动环节,请手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踊跃参与问答!

题目1:张三收到一条信息“轻松兼职,日入300元”,兼职内容是帮淘宝商户刷信誉,只要“购买”他所发链接的“商品”,确认收货后给好评即可,操作简单,每单给5元钱手续费,会同购买商品钱一同给回张三。张三应该: (A)

A、不信,是骗子     

B、先买个小额的商品试试  

C、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按照他说的做吧

题目2.王奶奶经常会遇到一些自称投资、理财公司的人推销产品,下列哪些推销不可信?(ABCD)

A 以纪念币、邮票、字画、艺术品等所谓“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

B 打着某某“互助合作社”“金融互助理财”“慈善金融互助平台”等幌子吸引投资

C 以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方式,招揽王奶奶投资参与“养老项目”

D 以“购物返利”“零元购物”“你消费,我报销”等宣传口号发展会员,承诺不花钱就可以买东西

主持人:欢迎继续回我们直播室。刚才互动题目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从我个人平时观察的感受觉得,我们群众在反电信诈骗方面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钱袋子容易被骗子变着花样瞄准。请看2022年打击治理电诈工作一组数据:我国全年破案46.4万起,人民银行协助公安机关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80余亿元。数据说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犯罪之一,案发高,涉及金额巨大,而且诈骗招数复杂多变,下面有请市反诈中心的陈警官说说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相关情况。

陈警官:好的。刚才主持人也说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犯罪之一,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我就拿我市2022年警情数据说来吧,去年我市的电诈警情数约占刑事警情的四成,20至45岁之间的受害人占了八成,所以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当下发案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之一。

主持人:既然当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此猖獗,那如何识别骗子套路,守住我们的钱袋子呢,下面有请陈警官(茂名市反诈骗中心)带大家戳穿诈骗伎俩。

陈警官:我们对去年的电诈警情做了一个分析,其中发案最高的前5位诈骗类型是:第一是刷单返利类,第二是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第三是贷款、代办信用卡类,第四是冒充公检法类,第五是虚假投资理财类,其中刷单返利类占了所有电诈警情的三分之一,称得上“诈骗之王”。现在说的是发案最高的前几种类型,那么损失金额最大的诈骗类型是什么呢?首先是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第二是臭名昭著的杀猪盘诈骗,这两种诈骗类型的每起警情损失金额远高于其他类型,接着是以冒充某东白条金条客服为代表的虚假征信类诈骗。下面我将结合视频讲述3种常见的诈骗类型,第一是刷单返利诈骗,请看视频。

陈警官:这种骗术主要形式是骗子通过各类网站、微信群、QQ群、短信等发布刷单赚佣金的广告,在受害人上钩后,要求受害人下载相关的刷单诈骗APP,以刷一单价格比较低的商品作为幌子,通过快速返还承诺的本金和佣金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赢得信任以后,骗子会要求受害人刷大单,谎称刷单商品价格越高,赚取的佣金就越高,诱使受害人投入更多的本金。受害人刷大单以后,骗子就会找各种借口拖延支付本金和佣金,譬如“账户冻结”“操作异常”等理由,不断诱骗受害人持续加大投入,最终造成受害人大额财产损失。

陈警官:第二是虚假投资理财诈骗,下面请看视频。

陈警官:说一下这种骗术的主要手法,第一步是骗子通过短视频平台等网络渠道发布虚假投资广告,这个属于“引流”环节;第二步是利用所谓的“金牌导师”网络授课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洗脑;第三步是引导受害人小额投入资金并让你获利,或者打造虚假的成功案例,提高可信度;第四步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网站或者手机APP上不断注入资金。受害人一旦受骗了以后,往往是以投资赚钱心态去入金,所以这类手法骗的钱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购买股票、金融理财产品是要通过正规的机构,譬如可以在证监会、期货业协会网站了解其相关的资质或实地查看情况,不要盲目迷信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大师指点”“权威发布”。

陈警官:三是冒充公检法诈骗,请看视频。

陈警官:这种骗术主要形式是骗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以受害人被他人盗用身份证后涉嫌贩毒、洗钱等理由对他进行恐吓,并出示假的“通缉令”,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之后要求被害人的个人全部资金转到诈骗分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接受审查,其实哪有什么“安全账户”可言,它就是诈骗账户。

陈警官:这常见的3种,疫情期间有冒充抗疫工作人员诈骗、虚假销售口罩诈骗,近期有“AI换脸”新型诈骗,ETC升级、激活类诈骗,冒充网课培训机构退费诈骗等等,所以电信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经常利用社会热点问题设下的新骗局。通俗地说,就是流行什么,诈骗分子就把主意打到什么上面。接下来,我们播放一个从缅北回流到云南边境口岸的男青年接受采访的视频。

陈警官:这视频是在云南临沧市南伞口岸我们云南工作组的同志拍摄的,这人是2021年我们云南工作组通过云南前方和家里后方的共同努力,成功把他从果敢的诈骗窝点里面救出来,并顺利安排入境的。现在云南边境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外面的人员千方百计想回来,国内的却想方设法出到境外从事电诈活动。我相信大家在网上也经常会刷到缅北的视频,有所了解。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缅北,还是其他有关国家,这些地方不是你去了就一定能回得来,一旦进入境外的电诈窝点,就意味着你身上背负起数十万的债务、被软禁、被毒打,甚至在你无任何价值的情况下,就唯有出售你的人体器官。不要轻易相信你身边好友、同学或者网上所谓“敲敲键盘,月入过万”的说法,往往能骗得了你出去的都是你身边最信任的人。一定要彻底打消“抓住机会,一夜暴富”的念头,脚踏实地,勤劳致富才是正道!

主持人:电信诈骗的骗术真是令人防不胜防,陈警官,如果自己被电信诈骗了该怎么办?有什么正确且快速止损的做法呢!

陈警官: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被骗之后怎么办?第一时间拨打反诈热线电话96110或者110进行报警,提供对方的诈骗银行账号、户名等资金流信息给市反诈中心值班人员进行资金追踪和紧急止付,我们将会用尽一切资源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拦截下这笔钱。同时,要收集被骗证据,如通信记录、聊天记录、转账或汇款记录、诈骗分子的语音数据,前往当地派出所进行报案。

第二种是没有被骗成功,但是已经下载了共享屏幕软件或者往诈骗APP里面输入自己关键的个人信息,也就是说,向骗子泄露了自己隐私信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要把自己网银账号、银行账号、支付宝微信等相关的登录密码、取款密码全部修改,防止骗子盗取我们的钱财。

主持人:既要学会自救,也要及时报警,观众朋友们要记住了!那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牢牢守住钱袋子呢,有请农行茂名分行李经理给我们支支招。

李经理:大家好!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赌博杀猪盘”“刷单贷款”“投资理财”等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作为保护群众资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们银行机构积极响应公安部门、监管部门工作要求,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持续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在分享如何强化反欺诈安全意识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银行营业网点拦截电信诈骗的案例视频。

主持人:视频中,银行营业网点成功堵截了电信诈骗,避免了客户的资金损失。但在我们生活中,这类案件时有发生,李经理,请问在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中,你们是如何与客户加强沟通,防范电信诈骗的呢?

李经理:提升服务质效是我们银行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时,如果需要填写资料,或者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情况时,请您耐心等待并理解。我们的每一次询问都是为了更好保护您的资金安全。

虽然骗术千万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骗子都在盯着您的钱包,观众朋友们要坚决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主持人:感谢李经理(农行茂名分行)的分享。同时在这里建议观众朋友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更好为自己构筑起一道反诈“防火墙”。

主持人:受骗源于亲信,被盗源于轻心,不明来电别轻信,汇款转账别大意,日常主动学习反诈知识,时刻提高防骗意识,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本次直播活动就到这里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谢谢!

整场直播时间长达一小时,同时直播间里还给大家播放预防电信诈骗的科普视频以及设置相关问题与观众互动,直播间氛围热闹非凡,吸引大批群众驻足观看。

在2022年打击治理电诈工作一组数据中显示,我国全年破案46.4万起,人民银行协助公安机关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80余亿元。数据说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犯罪之一,案发高,涉及金额巨大,而且诈骗招数复杂多变。

同时,茂名市反诈骗中心警官陈境文在直播间中根据自己多年的反诈经验为群众们讲解到,当下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犯罪之一,从茂名市2022年警情数据来看,去年茂名的电诈警情数约占刑事警情的四成,20至45岁之间的受害人占了八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当下发案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之一。

我们所经历到的电信网络受骗源于亲信,被盗源于轻心。虽然直播活动已告一段落,但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在面对生活中的电信诈骗,我们都可以做到,对不明来电别轻信,汇款转账别大意,日常主动学习反诈知识,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如遇诈骗及时报警。为自己构筑起一道反诈“防火墙”。时刻提高防骗意识,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茂名市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