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
广东的夏天,是沉淀在荔枝季里的。
进入盛夏时分,岭南一带暑气正浓,啖一口荔枝,清甜多汁,“甜蜜”的滋味在味蕾间迸发,这大抵是“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缘由。
岭南荔枝有“三杰”,其中笔岗糯米糍(包括同品系的萝岗糯米糍、贤江糯米糍)、萝岗桂味均起于广州黄埔,该区现存多片几百年以上的荔枝林,完好保存了岭南百年荔枝的文化图谱。
龙舟水一过,位于黄埔区永和街的贤江荔枝便熟了,果大、核小、肉厚、味浓,常被誉为“岭南荔枝第一珍品”。
但贤江荔枝的独特韵味,绝不止步于此。
贤江村有着近千年的荔枝栽培历史,连片成群的贤江古荔枝林延续至今,其数量、风味在广东全省较少有之。
这里是塑造黄埔文旅的一张“王牌”,一望无际的古荔枝林,见证了贤江古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秀在荔林,美在人文。
这里是诠释乡村振兴的绝佳样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永和街贤江社区,通过保护传承荔枝古树林、发展荔枝种植业,村民们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守住“古荔林”
走进贤江村黄旗山的成片古荔枝林,仿若置身一片古老的“热带雨林”,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缝隙,洒下一地金黄。
初次领略这片一望无际的古荔林,旺旺集团广州工厂总经理陈阵用“震撼”二字形容。
70岁的村民刘黎强说,据世代口述相传,贤江始祖刘廷广来到贤江村之前,这里便已种有成片荔枝,由此推出,贤江古荔枝已有将近一千年历史。
另据《增城县志》记载,贤江以荔枝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著称。贤江古荔枝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初期(约1368年),彼时,贤江已有连片荔枝栽培,到明代中叶已驰名远近,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著有《广东新语》(1700年),记载“荔枝以增城沙贝(现永和、新塘一带)所产为最”。
千年时光流转,如今贤江村中仍保存了众多树龄高达300—500多年的老树,连片面积曾达到6500亩以上,形成了几个连片的百年古荔枝林群,分布在33个大小山头。
2007年,当时的萝岗区农林水利局委托广州园林科学研究院对贤江荔枝科普示范基地的荔枝林随机抽样鉴定,在抽样的72株荔枝树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有33株,当中树龄最高的有637年。
“现今保留的后底山及黄旗山下两处古荔枝林,承载了我们儿时的记忆。”忆起夏季开摘荔枝,刘黎强难掩内心的悸动。
每逢贤江荔枝成熟的季节,村里便是最热闹的光景,在刘黎强看来,贤江村的人对这篇古荔枝是有深厚情感的。
“无论是古荔枝的连片面积,还是古荔枝的数量,这在岭南地区都是极少有的。”黄埔区永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千年历史馈赠,滋养了贤江村的世世代代,这里既有古树瑰宝,也能窥见一个乡村振兴的新样本。
对于刘黎强们而言,守护这片古荔林,就是守住了家乡的根。
“这是最好吃的荔枝”
贤江古荔枝以双肩红糯米糍为主。
不同品种的荔枝次第成熟,带来美味的荔枝季。千年时光沉淀的荔枝味道,别具一番风味。
每年6月底,贤江双肩红糯米糍正式“面世”,一棵棵古荔枝树上,结了红红的果儿,不时会有成熟的荔枝从树上掉落,林子里飘着淡淡荔枝香。
老树荔枝成熟虽晚,但味道相比普通荔枝,汁水更加饱满,味道更清甜,核小,还不易上火。
从树上到餐桌,贤江荔枝开启了一段寻味之旅。
“每到6月底,我们会宴请所有亲朋好友回家乡吃‘荔枝席’,毫不夸张地说,遇上周末,永顺大道上车水马龙,都是来吃贤江荔枝的。”刘黎强满怀自信地说,这是最好吃的荔枝。
据黄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埔区(含古代萝岗)是岭南地区久负盛名的荔枝之乡,与岭南其他荔枝相比,黄埔荔枝可谓“越老越甜”,其中尤以贤江双肩红糯米糍最让人回味无穷。
事实上,贤江荔枝“好吃”的标签,早已声名远扬。
每年6月底至7月初,是贤江荔枝的丰收季,各地客商纷纷前来“抢购”,再转销到国内外市场。
刘黎强至今仍记得贤江荔枝的风光时刻,“20世纪90年代,村民们采摘结束后,用摩托车将一箩筐又一箩筐的鲜红荔枝,运往村里的荔枝集市,香港及海外侨胞携家属来贤江尝荔枝,一时风靡全国。”
但在当时,贤江荔枝的品牌仍属“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保护贤江村成片的百年老荔枝树,发展荔枝经济,早在2006年,贤江社区成功申报“无公害产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让这一古老品牌在市场上打响。
2022年10月,贤江社区组织村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并且递交申请注册“贤江双肩红”商标和“萝岗糯米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让“贤江双肩红糯米糍”的历史品牌亮起来、强起来。
一方水土滋养一山荔林
荔枝的生长,离不开优质的自然资源。
在对话中,刘黎强三次强调,是贤江的独特水土,孕育了这里的荔枝风味,“哪怕只是隔了一座山头,味蕾间的差异一尝便知。”
贤江村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三分之二的山地上种植了水果,这里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质松软肥沃,孕育了荔枝生长的绝佳土壤。
根据《增城荔枝述要》总结,“上等荔枝最好的是永和镇贤江村”。贤江荔枝有双肩红糯米糍、桂味、甜岩、娘鞋、雪怀子等12个品种,其中双肩红糯米糍和桂味比例最大,分别占80%、10%,另外怀枝占5%,其他品种占5%。
贤江双肩红糯米糍远近闻名,得名因其蒂部对称突起两点特红,犹如人耸起的双肩,当地村民形象地喻之为“双肩朱砂红”。
古时,民谣有云:“趁墟不买荷包饭,拣树先寻糯米糍。”贤江双肩红糯米糍,清香中带有香郁的蜜味,食之不易上火,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多种滋补功用。
贤江人传承和积淀深厚的荔枝文化,通过村民选育嫁接种植,让“小特产”走上“大产业”之路。
据1995年《增城县志》记载,贤江村掌握嫁接技术的村民有300多人,村中很多荔枝树都是嫁接而成,最甚者,一颗荔枝树可以产十几个荔枝品种。
一方水土滋养出一片古荔林,也带旺了一条村。
2021年9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将贤江社区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并把贤江荔枝列为“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样板”之一,推动贤江荔枝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贤江荔枝公园的金字招牌随之打响,成为都市人群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黄埔永和的一张旅游名片。
贤江荔枝公园一期于2018年建成交付使用,占地约1500亩,公园里栽种了大量古荔枝树,树龄150年以上的荔枝树占比达80%以上,依山而建的登山路径上,台阶就地取材,保留了山间原始元素。
贤江荔枝公园的全面建设,也可作为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宜居示范社区的公园配套,引入优质旅游项目,增加人流往来,惠及当地居民,真正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黄埔生态样本。
南方+记者 刘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