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上升为新的生产要素,常常被比作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
近日,珠海市香洲区成功推动珠海首个公共数据产品上架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下称“广数所”“深数所”),在跨区域数据融合应用、公共数据市场化流通上实现创新探索。
据了解,我国公共数据占数据总量的比重达70%-80%,广东更是拥有海量公共数据资源及丰富应用场景。
这一次,香洲区围绕赋能实体经济的目标,孵化出珠海首个公共数据产品,对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大力促进数据资源流通意义不小。
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香洲,正切实推动数字产业化和实体经济数字化赋能,为我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方针有效实施,探索出一条跨区域“政所直连”的新路。
关键词①
政所直连
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数据资源正在像水电煤一样,成为一座城市重要的生产要素。
今年6月,在珠海市金融工作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支持下,香洲区成功推动全国首个“政所直连”公共数据产品上架深数所,饮下跨区域“政所直连”公共数据市场化合作“头啖汤”。
同时,该产品也进场广数所。在广东省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架构下,香洲区携手广州、深圳两大数据交易所,成功摸索出一条公共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之路。
公共数据产品是什么?数据如何进行交易?
长期以来,因数据产权不清晰等因素影响,制约了数据生产、流通交易。去年12月,国家颁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为各地开展创新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数据二十条”明确提出,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公共数据,加强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强化统筹授权使用和管理,推进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
鼓励公共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等形式向社会提供;
推动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无偿使用,探索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有偿使用。
据了解,我国公共数据占数据总量的比重达70%-80%,广东更是拥有海量公共数据资源及丰富应用场景。
公共数据体量大、价值含量高,此前却一直处于“沉睡”状态。“数据二十条”的正式颁布,无疑激发了各方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动力。
此次香洲区上架的公共数据产品为贷后数据报告,产品依托于企业社保数据分析,交易对象为金融机构,可供金融机构对贷后企业进行月度趋势监测,达到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效果。
该产品的创新性何在?“政所直连”四个字概括了其首创性。
所谓“政所直连”,指政府机构与数据交易所直接连通,然后按市场化方式推动交易。香洲区数字金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共数据产品交易上,这是一条全新的路径。”
目前,全国范围普遍的公共数据产品交易均交由国有企业统一授权经营。考虑到公益性和开放性,香洲区于今年4月设立了事业单位——珠海市香洲区数字金融中心,明确由公共数据产品交易产生的收益在保障基本运作支出以外,利润全额上缴财政。
“这在市场化经营的同时,更保障了公共数据产品交易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做到还数于企、还数于民。”该负责人说。
关键词②
数实融合
自“数据二十条”颁布以来,各地开始深挖数据富矿,缘何香洲区能饮下“头啖汤”?这背后,不得不提到一个平台。
2022年2月,香洲区搭建了产融平台,同年4月该平台被确定为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产融平台以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为出发点,自运营以来高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汇集,创新技术应用实现政银企信息合规高效共享。
该平台通过联合建模等方式实现企业线上贷款自动审批、自动秒批贷款额度,大幅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与资金成本,已促成融资金额超61亿元。
在为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产融平台集聚了大量公共数据,这些数据都是无偿提供给金融机构,以便金融机构更好掌握企业情况,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提出个性化需求,而更好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也需要更多数据来源和数字技术的支持,为加速数据流通,香洲区产生了做数据交易的念头——以数据交易的方式,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更好赋能广大中小微企业。
一谈到数据交易,就离不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问题。
事实上,数据流通并非新生事物,各行各业的数据交流一直存在。为了规范数据交易,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建设各类数据交易场所。推动公共数据产品在数据交易所上架,确保数据交易更加安全合规,让交易双方敢于交易、乐于交易。
据介绍,此次上架的公共数据产品严格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原则,对原始数据进行隐私保护处理,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同态加密、隐私集合求交(PSI)、联邦学习等数据使用方式,根据金融机构在风控等业务领域的实际需求,通过报告的形式提供最终的数据服务。
关键词③
用数于产
海量数据蕴含着新型富矿。对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可以有效预防风险,更准确地预测市场未来走向,辅助金融机构进行判断。
与此同时,合理地利用数据,也能及时帮助中小微企业。
“很多人谈到数据交易,更多是关注交易本身,但我们进行数据交易的初心和目的是要服务企业。”香洲区数字金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一句话,把握一条主线——坚持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
香洲区上架的公共数据产品,主要聚焦于解决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发展情况的动态跟进需求,结合企业社保数据变化,为金融机构提供相关报告。及时、精准,是该产品的核心优势。
“以往要等企业出了季报、年报之后,机构才能了解到企业的情况,相比之下,香洲区的公共数据产品更具有时效性。”该负责人表示,“如果发现了企业的问题,政府、金融机构就能及时开展工作、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通过传统的信贷服务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在广数所相关负责人看来,此次上架的公共数据产品可以促进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信息互通,解决金融机构不能及时获取企业社保缴纳情况的难题,有利于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
当下,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政策层面,2021年7月,广东印发了《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也为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产业方面,广东在制造业、金融科技、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这些行业对数据的需求量非常大,包含了大量的数据生成、采集和处理过程,为数据交易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同时,这些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数据分析和应用,通过数据交易来优化运营、提升效率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广数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在粤港澳三地政务服务协力融通、推进数据跨境流通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今年,广东将“数字湾区”建设作为数字广东建设的先手棋和主战场,以率先打造世界级“数字湾区”为目标,全面推动“数字湾区”建设。
数据要素市场,未来想象空间无限。珠海香洲正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推动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激发数据要素新活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方+记者 蒋欣陈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