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场“风雅颂”!荔湾区荔枝湾荔湾湖荔园荔枝颂

南方农村报

这是一场极尽情致的诗会,道不尽的广东荔枝故事;这是一场立足风物的诗会,叙不完的广东荔枝文化;这是一场雅俗共赏的诗会,再现了荔枝湾游园叹荔的古今盛景。

6月28日,“荔枝湾里叹荔枝——广东荔枝穿越千年诗会暨湾区品鉴会”在广州荔湾湖公园举办,市民在荔园内品广东荔枝风味、叙荔枝情缘,穿梭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诗酬唱,感受广东荔枝深远悠久的文化内涵。

风·物

从地名看广东人有多喜欢荔枝

荔枝是粤地风物的代表。地名,融合着历史的精髓,广东人对荔枝的喜爱从地名即可窥探一二:高州荔枝贡园、深圳荔园村、惠来荔枝墩、东莞荔横村、广州荔枝湾涌……先民们在岭南大地上躬身劳作,耕耘出了璀璨的荔枝文化,阵阵荔香沉淀为与“荔枝”有关的地名并沿用至今。

荔枝湾涌与荔枝渊源匪浅。22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劝降赵佗,陆贾在今广州西村一带筑泥城,并在河边种植花、藕和荔枝,先民称之为“荔枝湾”。世居于此的老广州以种植荔枝为业,开垦出“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诗画景致。

南汉国主刘鋹曾设宴于昌华苑(今荔枝湾涌),因“窗外四壁皆荔枝,望之如红云然”,宋人称之为“红云宴”。明代,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引得文人骚客争相竞逐。到了清代,荔红时节的广州荔枝湾涌游人如织,有“买舟溯洄,乘凉擘荔,络绎不断”之盛景。

荔枝湾涌,是广州的文化地标,“荔湾区”一名由此而来。1958年,广州市在荔枝湾涌部分湖泊和水道的基础上开辟了荔湾湖公园,经多次修缮,还原了历史记载中“红云十里”的水乡风光。

荔湾湖公园 图源:广州荔湾发布

荔湾湖公园 图源:广州荔湾发布

“我小时候(70年代末),荔枝湾还是一片田园风光,种有荔枝树,但那个时候‘两岸荔枝红’的景色基本看不到了。”著名文献学者、书画家与鉴赏家梁基永说,1848年清代著名画家夏銮绘画的《海山仙馆图》,是广东荔枝代表画作,“当时荔枝湾还是有荔枝的。”

在荔枝湾公园开设一场荔枝文化盛宴,打造广东荔枝文化新地标。“广东人对荔枝,无论是从历史渊源上,还是集体记忆,抑或是个体情感上,都有比较一致的文化认同。它代表着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殷忞表示,省博策划的荔枝文化展曾再现“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场景,每次展出,都会让观众赞叹连连。“可以说,这个场景俨然成为广东荔枝文化一个重要IP形象。”

雅·趣

游园品荔道不尽荔枝故事

游园品荔,是食客的生活雅趣。28日上午10时许,不少市民循荔香而至,走进荔枝湾公园。荔园入口处设有荔枝展示品鉴专区,挂绿、冰荔、岭丰糯等精品荔枝在展台上高高垒起,广州、惠州、东莞等各个荔枝产区的荔枝供应商展示着各具特色的荔枝品种,与市民交流、品鉴。

“冰荔是东莞荔枝最抢手的晚熟品种,因为产量不高,年年供不应求。”莞荔新农人蔡健权介绍道,“冰荔冷冻后吃起来像冰淇淋,口感风味都比较好。”随手剥开一颗鲜红的荔枝,果肉莹润,果核小且口感细腻,尝到“甜头”的市民朋友不由得举起大拇指。

市民朋友在荔枝展区前

市民朋友在荔枝展区前

小朋友与工作人员对诗互动

小朋友与工作人员对诗互动

刘先生是荔枝的忠实粉丝,他表示:“今天在荔园吃到其他产区的优质荔枝,口感和甜度都很不错,有时间就计划到各个产区荔枝林吃个痛快。”

广东荔枝产量高、品种众多。岭南地区全年高温湿热、冬季低温、土地肥沃,在这片热土上生产了约占全球80%的荔枝,广东荔枝年均产更在100万吨以上,可称得上“产量之最”。

对于荔枝供应两端的人来说,荔枝是生活。广东产区的代表和荔枝采购商登台讲述《我与广东荔枝》,“增城的大部分农村人家里都有荔枝,每到荔枝季摘果时,爸妈就累并快乐着,家里的一百多棵荔枝树就是我家里一年中的主要收入。”广州市东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尹耀城讲述着家庭与荔枝的渊源,荔枝季爸妈辛劳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如今,我成为一名荔枝新农人,卖荔枝也是我的主要收入。与父辈不同的是,我们不仅卖到当地市场,还通过网络销售卖到全国、卖向全球。”

花花博士优选采购部经理吕康棋分享道:“小时候,荔枝还是‘果中贵族’,我常求着爷爷奶奶买给我吃,尽管那时候买荔枝都只能买一串,一家人一起吃,风味也不如现在,但荔枝还是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甜蜜。”如今,成为荔枝采购商的他早已实现“荔枝自由”,“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更多的广东农产品售卖出去,让农民学会销售,让城市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来自田间地头新鲜的农产品。”故事里的温馨、酸涩与艰苦,一颗甜蜜的荔枝足以抚慰。

颂·荔

对诗品茗说古今

吟诗作对,荔枝颂曲终韵味仍存。吟诗作对,荔枝颂曲终韵味仍存。“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齿颊留香世上稀……”舞者衣袂飘飘,以一曲《荔枝新颂》揭开了诗会序幕。小小唱诗班的小朋友登台朗诵《荔枝诵》,用粤语吟唱经典、传承荔枝文化。著名粤语说书人梁俊飞右手持扇,左手拍醒目,用生活化的语言加工解读“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生动再现了1000多年前御骑“走千里,送荔枝”的场景。

小小唱诗班粤语朗诵《荔枝诵》

小小唱诗班粤语朗诵《荔枝诵》

著名粤语说书人梁俊飞

著名粤语说书人梁俊飞

“让消费者捡拾起千百年的‘历史记忆’,感受到广东荔枝的历史积淀。品尝广东荔枝,就是应该有文化的‘味道’。”在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副教授赵飞看来,荔枝是广东最有文化影响力的农产品。仅就广州增城区一地的荔枝而言,古代相关的诗作数量至少在百篇以上。“苏轼一生仅有10首左右荔枝诗词,但其思想性、艺术性在苏诗中占有重要位置。‘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啻为史上最佳荔枝推介语。”

活动现场,嘉宾游客穿越千年,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今对话点燃了现场的火热气氛。诗会上,身着宋制汉服的苏轼举杯邀众人尝荔枝酒、杨贵妃则烹荔枝茗茶相赠,观众以荔枝为主题与历史名人对诗,弘扬荔枝文化。

中华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付云表示:“文化传承离不开人民群众接力。荔枝诗会串联起产销两端,用文化展示广东荔枝的别样风采,够风雅,也非常接地气!”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文人笔下的荔枝走过2000多年历史,在如今的荔枝湾公园里继续酿造甜蜜。

本次活动由南方农村报社主办,以荔为媒,以诗传情,以文化赋能荔枝品牌,打造荔枝消费新场景,推动荔枝与消费者深度互动与链接。

【见习记者】陈潇燕

【记者】王磊

【摄影】吴秒衡 冯国强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王磊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