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百年历史的“岭南第一侨宅”里,英歌与街舞“斗”起来了!

四海粤谈
+订阅

有潮人的地方,就有英歌。有英歌的地方,也汇聚了世界“潮”人。

今年春节,英歌舞在海内外意外爆火。一首腾格尔的“潮语摇滚+普通话+粤语RAP”《一身正气》,拉开了英歌舞“火出圈”的序幕,英歌舞表演刷屏各个社交平台。

这个端午,一支英歌舞与现代街舞battle的MV《潮魂英歌》在网络上再度掀起“英歌热”。MV中,在汕头有着百年历史的“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里,法籍街舞大神卡卡与英歌舞队员同台“飙舞”……英歌与街舞的跨界融合,现代与传统相互交融的魅力,让古老的潮汕英歌文化再次成为节日里的顶流。

南方+ 陈文夏 拍摄

短短两天,这个视频在全网播放超5000万。有趣的是,这支创意十足的MV,从编导拍摄团队到英歌舞者、中外街舞舞者,几乎都是“90后”“95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他们在用一种很新潮的方式,让中国文明与世界对话。

节目组和MV演员们集体合影。

节目组和MV演员们集体合影。

01

排练场里来了法国街舞大神

4月底,MV正式拍摄的前一天晚上,卡卡(Rochka)来到了位于汕头潮阳的英歌队排练场。

作为《这就是街舞4》的人气选手,卡卡不仅是法国Hiphop梦之队Criminalz Crew成员,还斩获过2019Juste Debout Hiphop Side全球总决赛亚军,高超的Hiphop技巧让人过目不忘。

随着英歌舞的鼓点响起,一声哨响,队员们跳动整齐的步伐,挥动手中的英歌槌,绕着排练场围圈。

MV拍摄中的斗舞场景。

MV拍摄中的斗舞场景。

这是卡卡第一次感受到最原汁原味的英歌舞,在鼓点的带动下愈加兴奋。今年79岁的英歌队创始人、老教练邱昭洪随即递来一对英歌槌,教他敲击的基础招式。

或许是多年练舞的天分,他得心应手地甩起英歌槌,与每一位队员交流着不同的打法,还与时迁玩起了“舞蛇”,现场教时迁跳Breaking。

卡卡到英歌队排练场与队员互动。

卡卡到英歌队排练场与队员互动。

当晚,一个半露天的台子,围满了闻讯而来的当地民众。“英歌队里来了街舞队员,还是法国人,这是第一次见,新奇得很!”甚至有居民抱着小朋友前来“学艺”。

“我可以试试这个英歌妆吗?”在卡卡的主动提议下,英歌队在拍摄时还为卡卡画上了“半文半武”的英歌妆,这让卡卡很兴奋。

MV拍摄前,英歌队员正在化妆。

MV拍摄前,英歌队员正在化妆。

“我真的很喜欢中国文化,英歌舞也让我想起我的家乡。”卡卡说到,自己的故乡是非洲国家加蓬,当地也有一种传统舞蹈和乐曲与英歌舞很相似,在婚礼、祭祀等很多礼仪场合都会吸引大家一起来跳。

“分享舞蹈也是一种创作,对我来说这两者的联系让我觉得很奇妙。”他掏出手机,找到了一段熟悉的非洲音乐,坚持要播放给队员们听。有趣的是,这段音乐中有着与英歌舞一样的高昂人声、此起彼伏的鼓点,还有一些用当地传统乐器演奏出来的奇特旋律……

“或许我们也可以用这个音乐试试跳英歌!”两旁的英歌队员们敲起英歌槌、踩着节拍,即兴跳起英歌,竟然没有违和感。

MV拍摄中的街舞和英歌舞斗舞场景。

MV拍摄中的街舞和英歌舞斗舞场景。

在拍摄尾声,英歌队队长陈振建掏出了一个绣球和一对英歌槌,递到了卡卡手中,寄托着英歌队的祝福。“我太惊喜了!我第一次看他们跳舞就很想要有一对英歌槌,不虚此行。”

卡卡和英歌队员合影。

卡卡和英歌队员合影。

02

“斜杠青年”组了个英歌舞队

“英俊!”“凶猛!”“帅气!”“很酷!”……面对镜头,队员们说起自己对英歌舞的第一印象。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才20岁的英歌队——忠精英歌舞队。参与这次拍摄的他们,又一次尝到了“当网红”的滋味。

队长陈振建兴奋地发现,队伍自媒体账号的点赞和转发都高出了不少,还多了许多“自来粉”。“许多观众给我们留言,说‘文化交融的创意很赞’。”

表演中的忠精英歌舞队。

表演中的忠精英歌舞队。

即便在遍布英歌队的汕头地区,忠精队也是较为独特的存在。队伍1996年成立,成员多数为学生,经费靠自筹,谢绝商演,仅做公益演出及活动。陈振建说,这是为了遵循祖辈传统,坚守初心,保持对英歌舞最纯粹的热爱。

记者采访忠精队的过程有点“坎坷”。队员们是时下流行的“斜杠青年”,身兼多职——教练和队员的职业有警察、货车司机、医生、老师等等,小时迁则还在学校备考。假期里,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只能见缝插针与记者聊天。

卡卡和时迁。

卡卡和时迁。

陈振建长得憨厚,聊起英歌,他的目光清澈而坚定。他的本职工作是仓库理货员,平日里很忙,收入并不丰厚。挤出来的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了英歌队。

自2018年入队,陈振建为了队伍建设前前后后自掏腰包花了几万块。“光道具维护就要不少钱,一顶头盔四五百,最便宜的一套戏服也要600多元。”

问他是否遭受过家人的不理解?他如实告知:“曾经放弃过一次。但因为太喜欢英歌了,又心甘情愿地坚持了下来。”

忠精英歌队队长陈振建。

忠精英歌队队长陈振建。

“这可能是一份情结。我们从小就看英歌,能进入英歌舞队,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是一件很自豪的事。”陈振建这样说。

今年3月,忠精队参与火帝庙会巡游。当队伍离开时,周边沿街铺户自发出来送行,高喊“欢迎再来”。队员们在内心珍藏着这些感人的时刻,以一场场卖力的巡游回馈乡亲。

忠精英歌队在火帝庙会巡游,被市民团团围住。

忠精英歌队在火帝庙会巡游,被市民团团围住。

汕头摄影爱好者楠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忠精队,马上被他们圈了粉。

“我拍了很多英歌队,唯有这支队伍的精神面貌感动了我。他们很认真,跳起舞来非常有感染力。”楠哥说,年近半百,早就没有了追星的心态,却被他们对英歌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而深深打动,“无法自控”地追着这群年轻的星。他自发为忠精队组建了粉丝群,精心拍摄他们的每场活动。

表演中的忠精英歌舞队。

表演中的忠精英歌舞队。

在大多数人眼里,英歌舞扮相都是威武凶猛的。“00后”林金棉饰演的小李广、花荣,却以笑容可掬的反差感“收割”了一批粉丝。金棉的表演视频上传到网上后,甚至吸引了粉丝从海南专程来到汕头看他的表演。

“他现在可是我们队里的万人迷、小网红!”陈振建不无得意。一旁的林金棉则显得不太好意思。“可能因为我比较爱笑吧。”

林金棉教小朋友学英歌舞。

林金棉教小朋友学英歌舞。

爱笑的金棉喜欢和粉丝们互动,惹得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在一次研学活动上,几个小孩想敲打金棉腰上的鼓,金棉竟然就在地上跪了1个小时,让孩子们逐一尝试。

今年春节以来,英歌获得了更多关注。队员们自发组了队,约定每两周在汕头澄海的樟林古港广场对孩子们进行免费教学。目前,这支粉丝学员队已经从5人扩大到了20人。

忠精英歌队到汕头澄海举办“义教”。

忠精英歌队到汕头澄海举办“义教”。

“我小时候就是看到哥哥们敲英歌,觉得很酷炫霸气,后来才学的英歌。现在我也希望孩子们能从我身上感受英歌的魅力。”林金棉说。

03

广东舞者把英歌带上国际赛场

成为像“梁山好汉”一样的英雄,是“90后”街舞舞者李宇航小时候的梦想之一。

作为这支MV的编舞和中间变装的舞者,他对英歌舞和街舞的融合颇有研究。

来自揭阳普宁的他,小时候每年过年最期待的,就是老家的英歌舞游行。“一百多号人,涂着夸张的妆面,穿着夺目的戏服,挥着英歌槌,从古庙出发一路浩浩荡荡,画面至今历历在目。”

少年都想成为英雄。英歌舞独特的英武之气感染着每一位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人。

卡卡与李宇航、街舞队员合影。

卡卡与李宇航、街舞队员合影。

“我从事编舞之后,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街舞这样的西方街头文化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英歌舞。”在2019年Arena舞朝竞技场全球齐舞大赛上,李宇航带领40多名舞者,把英歌舞带进了国际街舞专家的视野,在全球队伍中脱颖而出,拿下了第七名。

这一赛事集结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地的全球顶尖街舞团队,还有全球的专业裁判坐镇,每年都为全球街舞迷们奉上高质量的舞蹈盛宴,是海内外知名的舞蹈比赛。

为了更系统地学习英歌舞的招式,李宇航专门找到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英歌舞老师傅求教。

“英歌槌很轻,最基本的难点就是要掌握转槌和击槌的要领,把两根英歌槌‘转出花样’。”他回忆,可能是常跳街舞的缘故,自己和队友学习速度很快,两天就从师傅那儿学下了跳英歌舞的基本要领和一套程式。

不过,师傅也指出了街舞演员跳英歌舞的小毛病,比如身体律动感太大,会有很重的街舞痕迹。这的确是两个舞种融合存在的问题——一种是中国民间特色浓厚的节日舞蹈,一种是来自西方的年轻化街头表演。

“在我看来,跳英歌舞要像英歌舞,跳街舞要像街舞,我不希望别人说我把英歌舞跳成街舞。”李宇航说。

英歌舞表演。

英歌舞表演。

回到广州后,李宇航立刻召集组织了一支44人的队伍,集中学习英歌舞。“学习英歌舞把式并不是最大的问题,难的是要暂时藏起身体的律动感,不露出街舞气。”

为此,在两个月的排练中,李宇航给队员们逐一细抠动作,直到每个人都跳出了英歌舞的那股浑厚感,44个人一起敲击英歌槌时,能够敲出雄壮的气势。

就在那一年,他们的英歌街舞作品入围第二届全国街舞原创作品展演;2020年末,他们又把这支作品带上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赢得全场喝彩;今年,他们又再度登上央视五四青年节的舞台……

卡卡和李宇航、街舞舞团。

卡卡和李宇航、街舞舞团。

这一次,在《潮魂英歌》中,李宇航带领ZAHA AIRMAN舞团成员进行所有齐舞部分的编创,在普宁英歌舞的基础上,创新融入了更多潮阳英歌舞的招式,保留英歌的原汁原味。

他们说,幼时生长在潮汕,英歌舞就曾满足自己对于英雄的大部分想象。这份情怀,在当下和未来,都希望被延续。

04

MV带火百年文物侨宅

MV中,卡卡一进陈慈黉故居,就被深深吸引。只见庞大的建筑群中西合璧,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迥曲折,如入迷宫一般。

“在中国定居两年,我第一次看到这么震撼的古建筑。”卡卡无法形容自己第一眼看到这座建筑时的感受,尽管是在拍摄期间,他也常常独自“迷失”在偌大的故居中,流连忘返。“大量的照片诉说着历史,在这里生活过的前人留下了痕迹,我尤其喜欢房屋上的建筑构件,那些雕塑让我感觉很奇妙。”

MV拍摄现场。

MV拍摄现场。

这座来头不小的故居不仅是拥有逾百年历史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

在汕头,人们常说“富不过慈黉爷”,说的就是陈慈黉故居的主人。

创立香港第一间南北行“乾泰隆行”、设立陈黉利行成为“暹罗米王”、开设黉利栈银行转战现代金融业……这就是富甲南洋的陈慈黉家族。61岁时,陈慈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

据介绍,这座故居拥有506间厅房,占地2.54万平方米。为使空气流通,家中专门雇佣一位仆人专事开关门窗,每天早晨把所有门窗打开,继之再关闭,光是完成这些,时间就已经接近黄昏了,其规模之庞大可见一斑。因此,节目组在选点拍摄时,也足足走了一天时间。

在用料方面,陈慈黉故居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单进口瓷砖就高达十几种,还专门挖了一条从韩江入海口通到村前的小运河。

这些瓷砖从英国、意大利远渡重洋来到汕头,被巧妙设计使用在各个别院内,打造出多种装饰风格。尽管已过了百年时间,瓷砖仍旧色彩艳丽、平滑整齐,仿佛岁月不曾流过这座艺术殿堂。

拍摄现场的英歌队员。

拍摄现场的英歌队员。

在MV中,舞者在陈慈黉故居内的传叶堂、善居室等经典场景进行拍摄,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关于陈慈黉的传奇故事传播“出圈”,掀起了端午到访陈慈黉故居的“文旅热”。不少观众到故居“打卡”卡卡的跳舞场景,以及《暴风》等多部电影的取景地。“这座宝藏文旅地标,希望能有更多游客来玩。”汕头籍网友“来ka茶”如此留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陈慈黉故居外,陈慈黉名下在泰国的两处建筑也非常知名。一处是陈慈黉在曼谷的住所、两层高的中式“三合院”——黉利宅。这座宅邸门前铺设了大片朴素的石板地面,用的材料正是从中国运过去用以压船舱的厚石板。

另一处火船廊则更具传奇色彩,它本是当年大米商行的所在地,其中的修缮过程,可谓凝聚了中泰两国的合作力量。2017年,泰国王室通过大使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提交请求,特地邀请了来自中国的考古专家帮他们解答火船廊建筑上的“未解之谜”,痴迷中国文化的诗琳通公主更是全程在现场观摩。

如今,不论是位于泰国的黉利宅与火船廊,还是位于汕头的陈慈故居,都已活化为游人如织的古院落群,它们隔空讲述着神秘的“慈黉爷”传说和潮汕商人的奋斗史,成为岭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

【采写】南方+记者 黄堃媛 徐子茗

【摄影】南方+见习记者 陈文夏(部分图片由陈楠提供)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