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赤坑再添一“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南方+ 记者

仲夏时节,正是罗氏沼虾最肥美的季节,走进海丰县赤坑镇海丰泽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下称“泽康水产”)养殖场内,4000多亩的养殖水塘倒映蓝天白云,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光彩熠熠。虾塘边工人们手起网落,再迅速拉起,满满一网活蹦乱跳的罗氏沼虾顷刻间扑腾起来。

看着活蹦乱跳的罗氏沼虾,泽康水产总经理丁利民喜不自禁,更令其喜悦的是,近期,此处养殖的罗氏沼虾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这也是继荔枝、油占米、海丰白虾之后,赤坑镇入选的第四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罗氏沼虾的入选为赤坑镇变产品为名品,推动产业振兴提供了动力与支撑。

罗氏沼虾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膏多、肉香、肥美,被誉为“淡水虾之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罗氏沼虾被誉为“淡水虾之王”。其头胸部粗大,腹部起向后逐步变细,体长15至22厘米,单只重50至110克。体色青蓝,间有棕黄色斑纹。头胸部下侧有5对步足,第二步足比较发达粗壮,长20至30厘米,雄虾第二步足较长于雌虾,呈蔚蓝色,雌虾第二步足呈灰蓝色。

罗氏沼虾烹制后体色呈橙红色,壳薄肉厚。食用时会发现其有膏多、肉香、肥美的特点,炆、煎、炒、焗、炖……不管用何种烹制方式,样样出彩,总能触动食客的味蕾。

由罗氏沼虾烹制成的菜品。

每年七八月,正是罗氏沼虾旺季,不同区域罗氏沼虾价格会有差异,从30多元一斤到50元一斤不等。同时,养殖罗氏沼虾的产量较高,正常情况下每亩地的产量为100至160公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每亩地的收入在6000元以上。正因其高产、高收益,我国罗氏沼虾养殖已有40余年之久。广东省作为我国罗氏沼虾养殖大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海丰全县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约1万亩,年产量3000吨。距离海丰县城30公里处的赤坑镇是泽康水产养殖基地所在地,该基地尤以罗氏沼虾养殖较为出名。此基地长期保持着4000多亩的养殖面积,年产量达1000吨。

泽康水产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

落实生态养殖,产出绿色健康产品

罗氏虾属于“虾中贵族”,其养殖不仅对水质要求高,对饲料、气候等饲养条件同样有严苛要求。

支撑海丰罗氏沼虾实现良好口碑的背后是海丰得天独厚的养殖优势和坚持不懈探索的新型养殖方式。海丰县地属冲积平原,南亚热带季风伴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大于22度,年均日照1955小时,年有效积温7878℃,年均降雨量2406毫米,无霜期360天,多处地区区域内无污染源,土地肥沃,咸淡水养殖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养殖罗氏沼虾。海丰县赤坑镇的沙大村、下埔村、岗头村、屿仔村及溪金村有连片塭田,历来当地农民都借助养殖资源,进行海、淡水养殖,其中尤以虾养殖较为出名。

除了养殖的自然条件优越外,泽康水产对养殖方式的积极探索改善也是养殖高质罗氏沼虾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海丰泽康水产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生态+文化”的综合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生活于一体,跨产业、跨功能的田园旅游综合体。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合作,成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不断强化技术支撑,自主研发了饲料发酵技术和咸淡水水质调控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无抗养殖技术体系,养殖出来的水产品绿色安全、无土腥味,且富含矿物质。

泽康水产养殖的罗氏沼虾。

这种生态养殖产出的罗氏沼虾比普通的虾更为鲜美肥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对海丰赤坑所产罗氏沼虾进行了评定:“该产品在海丰县区域范围内独特的生产环境下,具有体型较大、头胸部粗壮、体色青蓝、肉质细嫩鲜甜等感官品质特征;具有蛋白质、钙和氨基酸总量高、脂肪含量低等营养品质特征;具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独特营养品质特征。”

政策扶持,罗氏沼虾成富民兴村产业

赤坑镇养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政策扶持。养殖产业是海丰县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海丰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咸淡水养殖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各项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提出了加快推进优质特色水产品的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品牌。对罗氏沼虾这种传统特色产业,海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市场潜力大、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和产品。通过产品开发,变资源为产品、变产品为商品、变商品为名品,推动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有了优越的养殖自然条件,以及政府的支持,加之精心养殖、绿色无污染,泽康水产养殖的罗氏沼虾深受市场好评,这也更加坚定了该公司在海丰赤坑投资兴业的信心。

南方+记者 郭杨阳

通讯员 曾国明 吕嘉宇

编辑 宋芾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