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大道|各地都在扒龙舟,为何“摇头哥”火了?

南方+ 记者

新会龙舟争霸、鹤山龙腾三夹、开平潭江竞渡……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江门精彩纷呈的扒龙舟活动让人们直呼过瘾。

不同于往年。今年,江门龙舟不仅让本地市民过足了瘾,也让全国网友体验了一场夏日呐喊的酣畅淋漓。日前举行的鹤山龙舟文化季活动中,沙坪中东西龙舟队“00后头桡”冯伟浚,凭借爆发力十足的挥桨、充满节奏感的摇头动作以及夸张的面部表情,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被网友形象地称为“摇头哥”。

短短数天,“摇头哥”话题播放量接近1亿次,成功带动本地龙舟文化火出圈。

放眼全国,各地“龙舟竞渡赛不停,挥桨健儿千千万”,为何偏偏“摇头哥”火了?

“摇头哥”火了,因为一个动作。

6月21日,为期两天的鹤山龙舟文化季活动拉开序幕,20支龙舟队分甲乙两组上演精彩对决。当天上午,随着沙坪中东西龙舟队1出场对战古劳豪强大埠龙舟队,赛场气氛被推向高潮。“摇头哥”正是从这场比赛中走进人们的视野。

11时许,裁判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两艘龙舟如箭离弦。前100米,两队旗鼓相当,并驾齐驱。200米过后,中东西逐渐取得优势,赛程过半已领先半个船位;最后400米,中东西一鼓作气,进一步扩大优势,最终以超过一个船位的巨大优势战胜对手。

“摇头哥”走红瞬间。网络视频截图

在这场精彩的对决中,中东西龙舟队1受到摄影爱好者重点关注。赛后,众多视频及照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和市民微信朋友圈传播开来。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热度最高的一张图片,记录的正是“摇头哥”冯伟浚奋力挥桨的瞬间。

这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瞬间。图片中,他身居“头桡”,紧握船桨用力扒水,全身肌肉紧绷,头发高高扬起,整张脸因为呐喊和发力显得十分狰狞,给人一种极致的力量感,把扒龙舟顽强拼搏、勇于争先、永不服输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这张图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摇头哥”迅速走红,更多关于他的视频和图片被呈现出来。人们惊讶地发现,“摇头哥”不仅仅是一位极具爆发力的扒丁。

“摇头哥”今年刚刚22岁。生活中,他是一位阳光开朗的大男孩,身高1米85,有着古铜色皮肤,身形健硕,肌肉线条匀称,面相棱角分明,一头棕发打理得一丝不苟。微微一笑,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微微露出,干净清澈的眼神中仍夹杂着几分青涩。

赛场外,“摇头哥”是个阳光大男孩。视频截图

这种巨大的反差,吊足了网友的胃口。一时间,各短视频平台和微信视频号,“摇头哥”风头两无,仅抖音平台“中东西摇头哥”话题播放量就超过5300万次,有插画师甚至以他为蓝本创作漫画,将他塑造成龙舟守护者的形象。

“摇头哥”火了,他所在的中东西村也受到广泛关注,一时间“来采访的媒体一波接一波”,不少自媒体、网红也来到村里直播。

“摇头哥”爆火,是偶然,也是必然。

每年端午,全国各地赛龙舟活动不计其数,扒丁们挥桨激浪,一场比赛仅两三分钟,精彩瞬间转瞬即逝,“摇头哥”从中脱颖而出,确有一定运气成分。

虽说经典瞬间常出自偶然,摇头哥能火却是必然。

回溯摇头哥爆火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赛场上的经典瞬间,一是赛后显露真容引发的新一波关注热议。

第一阶段,人们关注的是摇头哥身上展现出的力与美,是传统龙舟的独特魅力。

扒龙舟是一项传统习俗,更是一项竞技体育。赛场上,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破水而出,众扒丁紧跟鼓点挥桨击浪,拼尽全力,直冲终点。作为扒丁和“头桡”,“摇头哥”展现出来的正是传统龙舟的极致美感,是对力量、速度、爆发、协调、拼尽全力的完美诠释,释放出一种直击人心的能量,让观者无不为之赞叹。

沙坪中东西龙舟队。陈楚文 摄

第二阶段,人们的关注迅速转移到摇头哥本人身上。“真汉子”“展现男人魅力与力量之美”“满满的阳刚之气”“与荧幕上某些‘白净瘦弱’的流量明星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人们讨论他的身材、长相以及对龙舟文化的热爱,让更多人了解这位“00后头桡”的全貌,看到一个刻苦、拼搏、奋进的青年形象。

人们好奇,“摇头哥”为什么如此“拼命”?他给出的答案只有四个字——“因为热爱!”

据“摇头哥”讲述,他的爷爷就曾是一位龙舟运动员,从小便为他教授龙舟知识,在他心里埋下了成为龙舟运动员的种子,“梦想着未来有一天自己也能挥桨驰骋在江河之上”。

7岁时,他终于如愿师从爷爷,踏上家里的一条小泥船,开启了扒龙舟的逐梦之旅。

此后十余年,龙舟一直伴他左右。上学时,他在学校默默学习龙舟文化知识。周末或假期则约上三五好友实战,过一番“划船瘾”。对龙舟的热爱,让他养成了高度自律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饮食与作息,跑步、健身、训练样样不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7岁的“摇头哥”通过中东西龙舟队选拔,并获“力王”称号(即在遴选测试中各项获得第一名),成为全队最年轻的龙舟运动员,并在此后两三年间,随队伍参加了不少比赛,竞技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3月,他如愿成为队伍中的“头桡”。“头桡”是一艘龙船的活龙头,负责指挥并控制龙头方向,动作节奏影响全体队友的发挥。为了带领队伍取得好成绩,他更加拼命地投入训练,每天和队友们做“短途速扒”和“长途拉力”训练,“一次长途拉力6000米,要划半个小时,一天几个来回”,直到“精疲力竭”。

3个月后,带着一身壮硕的肌肉和古铜色皮肤,“摇头哥”和中东西两支龙舟队豪取双冠。

没有人能轻易成功,从“摇头哥”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男子汉,看到了热爱的力量,努力的能量,他的爆火,无不道理。

侨乡健儿勇争先,“摇头哥”不止一人。

端午节前后,五邑大地,大江小河,鼓点激昂,扒龙舟活动高潮迭起。赛场上,像“摇头哥”一样的龙舟健儿数不胜数,他们尽情挥洒汗水,拼尽全力为荣誉而战,彰显侨乡青年刚健勇猛、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把传统习俗、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赛场外,侨乡健儿们同样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鼓点挥桨逐浪,以时不我待、奋楫争先的龙舟精神投身高质量发展赛道,全力打造“百千万工程”江门样板,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朝着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的目标挥桨冲刺。

江门各地扒龙舟活动高潮迭起。杨兴乐 摄

扒龙舟活动持续火热,龙舟健儿爆火出圈,离不开江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更得益于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沃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近年,江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举办“三大球”、马拉松、滑板、自行车等流行化、年轻化的群众体育赛事,举行龙舟赛、狮艺比赛、武术赛事等传统体育盛会,以体育聚人气、促消费、育商机,展现新时代侨都精神文明新风貌。

江门全民体育氛围浓厚,更是专业体育人才的摇篮。著名篮球运动员易建联、奥运冠军陈小敏、跳水运动员吴葵娣等均来自江门。在全国、全省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上,都能看到江门健儿的拼搏的身影。

体育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百年前,毛泽东名篇《体育之研究》提出,“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百年后,侨乡健儿用自己的行动,奋力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赛道挥洒汗水,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回头看“摇头哥”爆火,或许正如《体育之研究》中的论述“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南方+记者 任龙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