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真的好辛苦,考题好难,
我希望能发明一种药,
吃了就可以变得聪明!”
小时候
你是不是也经常会冒出这种想法?
只要吃了它,成绩就会变好
一位妈妈看女儿因为压力太大
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望女成凤的妈妈十分着急,
找来了一种“聪明药”让女儿服用
妈妈对女儿说:
“只要吃了它,成绩就会变好。”
听话的她
吞下了那片指甲盖大小的白色药片
从这之后
她每天早晨上学前吃一片
两三个月后
服药量变成了每天两三片
但没过多久
她就开始严重掉发、失眠、焦虑……
从前脾气温和的她
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看到情况不对
妈妈紧急停掉了她的药
可服药成瘾的她
竟开始自行通过网络找药
女孩的状态越来越差
根本就没办法好好学习
直到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
这种所谓的“聪明药”
其实叫“利他林”
「利他林具有成瘾性,
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
和冰毒同等级别。」
妈妈怎么也没想到
最初只想帮女儿提高成绩
却把她推向吸毒的深渊
无论“聪明药”还是摇头丸
都是毒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是提高效率还是透支生命?
近年来,“聪明药”这种新型毒品
流行于家长、学生群体中
毒贩子抓住家长和学生的心理
给毒品改头换面
他们将这种毒品包装成
在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药物
并且举出很多成功案例
表示某些学生都是通过服用“聪明药”后
才考上名校的
“考前吃一片,成绩跳一跳。”
于是,“聪明药”成了很多家长
和学生的救命药
服用“聪明药”的孩子越来越多
而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杭州一名高三学生为了冲刺高考
服用了“聪明药”
刚开始成绩确实是提高了
但随之出现了脱发、失眠等一系列症状
而且还多次想要尝试自杀
幸好被家人发现,才没有酿成大祸
“聪明药”还容易让人成瘾
对其欲罢不能
第一次吃1粒,第二次吃2粒,
第三四次吃3粒……
最后只会让一些长期服药的孩子
产生耐药性
从而吸上毒品
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因“聪明药”上瘾的患者中
大约有50%的人最后吸上了毒品
药不解“馋”,最终只会依赖上毒品
“聪明药”没有,后悔药更无
因此,对于所谓的“聪明药”
一定要坚决抵制!
警惕新型毒品
除了“聪明药”
现在市面上还流出不少新型毒品
悄悄盯上了00后孩子
01
网红饮料“咔哇潮饮”
这种饮品,制作原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喝了轻则暂时失忆,重则致命。非常容易上瘾,一旦停用,人就几近癫狂,亢奋异常。
02
掺了大麻的曲奇饼干
犯罪分子将毒品混在烘焙原料中,制成可爱的曲奇饼干模样。为了就是躲避警方的检查,方便运输和售卖。
03
新型毒品“邮票”
这是一种新型毒品LSD,属于第三代毒品。它是一种半人工致幻剂,是迄今发现药效最强的精神药品。“邮票”无味,可以放入食物饮料口服。
还有伪装成跳跳糖、巧克力、奶茶粉、咖啡伴侣等毒品。
还有“笑气”这种隐蔽性极高的新型毒品。它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危害程度不亚于毒品。
曾在某宝上搜索“笑气”、“奶油气弹”,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即便如今再去搜索,已经搜不到相关商品。但输入“奶油枪”,还是可以间接找到“奶油气弹”卖家。
毒品,化身千万,令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2022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受毒品供应大幅降低影响,国内常见毒品价格居高不下,毒品买不到、吸不起成为普遍现象。部分吸毒人员为缓解毒瘾,转而寻求其他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物质进行替代滥用,或交叉滥用非惯用毒品以满足毒瘾。
吸毒人员滥用毒品替代物质后,易导致精神异常、出现幻觉或者狂躁症状,存在肇事肇祸风险。不法分子利用迷药类精神药品制成“迷奸水”“听话水”,实施强奸、猥亵等犯罪活动。多地还出现青少年群体滥用“笑气”、依托咪酯等未列管物质情况,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有很多新型毒品,伪装成一副“无公害”的样子,隐藏在生活中。
远离毒品小技巧
1、认识毒品的类型和危害,尤其要了解清楚新型毒品的伪装,以便快速识别毒品、拒绝毒品。
2、青少年应该少去夜店等人员复杂、环境嘈杂的娱乐场所,这些地方出现毒品的风险较高,一不小心就容易受到毒品的危害。
3、谨慎交友,远离有不良习惯的朋友。当身边的朋友向你推介疑似毒品的新东西,一定要找借口拒绝。
4、不能抱有盲目好奇和侥幸心理,吸毒是一条不归路,只要沾上毒品就会影响终生。
5、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因为生活的艰辛或者意志消沉而用毒品来麻醉自己,有问题可以多多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倾诉。
6月是全民禁毒宣传月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盼天下无毒
愿人间皆安
大声向毒品说:“不!”
编辑 | 兔仔
来源 | 广东共青团、青年湖南、中国警察网、中国禁毒、健康中国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