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多益点”,守护“城央绿心”海珠湿地

平安海珠
+订阅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公益诉讼“多益点”项目工作情况通报会。

海珠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多益点”项目,主要是指在工作中聚焦民生保护领域行业难题和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新问题,以案件调查为基础,注重做好检察办案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通过联合调研、协同磋商、法治宣讲等协助行政监管单位或涉案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助力行业优化治理。

近年来,海珠区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督促依法行政职能的优势和贴近民生能动履职的特点,坚持能动履职与服务大局相结合,找准服务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着力点,全力打造公益诉讼“多益点”品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为服务大局保障民生提供更多更优检察产品,为服务保障海珠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智慧力量。

聚力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美家园

对于海珠湿地周边存在的固废污染、水环境污染、非法猎鸟捕鱼等破坏生态环境形势复杂的状况,海珠区人民检察院推动并参与组织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水务、公安、法院等十个执法司法机关共同成立海珠湿地生态保护联盟,常态化开展联合行动,及时发现和解决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此外,在海珠湿地挂牌成立全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探索“沉浸式”法治教育新模式,截至目前,直接受众达上万人次,全国人大监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厅、以及山东、河南等地人大、检察单位领导莅临视察指导。

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区检察院与湿地办联签《关于全面推进“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意见》,并挂牌成立全市首个“水生态资源检察官办公室”,相关工作经验被广泛报道。

海珠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王宏卫指出,“我们要有预防性的思维理念,通过向行政机关磋商和检察建议的方式,在尽量不使用诉讼的情况下,使公共利益尽快得到维护。”

据海珠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董小俐介绍,她被聘为海珠湿地的生态监督员,参与海珠湿地保护联盟每季度的巡查。去年十月份,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海珠湿地周边存在偷排污废垃圾情况。据海珠湿地方反映,此类情况屡禁不止。因此,海珠人民检察院向行政机关发出磋商,同时进行常态化的巡查,排除隐患。与此同时,第五检察部在海珠湿地设立公益诉讼教育基地,定期进行相关法治宣传工作,向民众科普环境保护重要性与相关法律法规。

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海珠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办案发现自助洗车档口洗车污水废水乱排问题,联合水务部门约谈经营单位,并提出水循环利用思路,直接推动两家自助洗车连锁公司旗下业务档口实现自助洗车污水废水“零排放”。开展“僵尸车”占道专项监督行动,督促清理“僵尸车”占道20余处,推动建立“一车一档”台账。对于辖区制衣产业的布碎垃圾顽疾,推动形成第三方专业公司集中清运处理,解决布碎垃圾围城问题。

把关食品药品,护航舌尖民生

针对办案中发现部分农贸市场未建立产品质量检测档案等问题,海珠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和推动全区农贸市场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一方面,开展“消”字号产品专项监督,推动对全区430家医疗机构全面规范排查。另一方面,紧盯医疗美容乱象,全市率先开展医疗美容公益诉讼监督,推动26家美容院及时整改,守护“颜值经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办案中发现的食品安全犯罪人员继续从事食品经营的情形,海珠区人民检察院首创食品安全犯罪人员从业禁止黑名单。办案中,发现网上药店“按方抓药”放任超剂量处方销售等问题,联合职能单位与区内重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深入磋商,推动辖区药店先行先试“医师网上亮证”和“药方审核”制度,该项做法在国家关于网络售药相关规范中予以确认。

筑牢安全屏障,守护平安海珠

为营造安全的人居环境,海珠区人民检察院在全市率先办理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公益诉讼,为全市检察机关开展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专项监督提供了工作经验。结合外省市餐饮单位燃气爆炸事故,海珠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调研燃气安全风险隐患,推动全区18条街道开展餐饮企业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全部装上燃气安全报警器。对于外省市发现的电梯安全事故问题,积极调研电梯使用、维保、救援中的事故隐患,通过公益诉讼督促全区电梯安全整治。与此同时,紧紧结合市委、区委重点工作,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 ,启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监督”,围绕“三合一”用电用气用火安全、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违规充电、建设工地违规施工等,排查线索,助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整改,规范建设安全生产环境。

情系特殊群体,传递城市温度

与此同时,聚焦特殊群体权益,海珠区人民检察院率先办理老年群体“智能化”设施障碍系列案件,推动辖区医疗机构和日常消费机构建立“线下预约、支付”的“绿色通道”,推动辖区农贸市场“大字化”改造。此外,依法办理涉妇女权益保护案件,推动保障超市女员工平等劳动权益、人流较大的医院、景区、体育场馆规范建设“母婴室”,重点行业公司企业建立健全制度措施保护女性避免“性骚扰”等。为保障残障人士通行自由,全面走访推动各街道建立机制常态化整治盲道被破坏、侵占等情况。

来源:触电新闻、凤凰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