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琶洲地区端午龙舟主题曲发布,承载千年历史沧海桑田

南方探针
+订阅

近日,随着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地区首届端午文化节嘉年华活动全面铺开,该区域端午文化节主题曲《飞渡琶洲》,马上成为当地年轻人的“心头好”。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鼓声振,歌声亮,龙飞如添翼;同乘舟,共渡济,携手创世纪。与琶洲并肩,携手冲向,这世界之巅”……在悠扬的歌声里,琶洲村历史文化与端午、龙舟等文化元素,逐一在听众脑海中浮现。

简短的歌词背后,也承载着“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琶洲的千年历史沧海桑田。

2023年6月22日晚,琶洲村举办端午民俗音乐会。

一曲琶音倚天震

琶洲联社第一书记骆文彦自去年9月驻村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琶洲村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提起琶洲村,外人的印象可能都是‘土豪村’,但驻村以来,经过查阅资料和实地了解,我发现琶洲村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龙舟文化,因此萌生了举办端午文化节嘉年华的想法,传承琶洲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琶洲端午文化品牌。”

地道的广州本土青年谢嘉妍,是此次活动策划人之一,也是《飞渡琶洲》主题曲的总策划。从4月接到由共青团海珠区委和琶洲联社制定的琶洲地区首届端午文化节方案以来,这两个月她的足迹踏遍琶洲村的各个角落,也把琶洲的历史文化做了一个深度调研。

据资料记载,1000多年前的琶洲,还是珠江中的一个沙洲,这个沙洲的轮廓很像一把琵琶,江水扑打沙洲,就像抚弄琴弦一样,故而得名“琵琶洲”,后人简称“琶洲”。琶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北部,建村于明代。2002年琶洲村转制成立琶洲经济联合社,现隶属于海珠区琶洲街道。

2023年6月20日,琶洲村郑氏祠堂派发龙船饭。

2023年6月20日,琶洲村郑氏祠堂派发龙船饭。

《飞渡琶洲》主题曲编曲姚滚乐认为,对于琶洲的宗祠文化的理解,是构建整首歌曲的基础。他表示,虽然自己不是本地人,但是也被琶洲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吸引。

据了解,琶洲村现有郑氏祠堂和徐氏祠堂两座宗祠。据碑记记载,郑氏祠堂始建于明朝,清代扩建;徐氏宗祠始建于清代。2010年琶洲村旧改启动,两座祠堂按“原样复建、有所提升、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整复建。

记者在现场看到,郑氏宗祠两侧的对联上书“荥阳绵世泽,琵琶振家声”。该对联道出了琶洲郑家人的历史渊源:“生于河南荥阳,落户广州琶洲”。

琶洲村赛龙舟场景。

琶洲村赛龙舟场景。

群龙觉醒南海湾

谢嘉妍告诉记者,在对琶洲村的历史文化进行采风的过程中,她和队友们一起探访了当地宗祠,并翻阅了当地的族谱,看到了琶洲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琶洲地区此次端午文化节的召开,离不开这么多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对该村旧改的功劳。

琶洲村徐氏祠堂。

2008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统一部署下,广州市将琶洲村列入2010年亚运会前必须改造的九条城中村之一。琶洲村旧改项目改造范围约76万平方米,涉及村民超过2500户,是广州首个由开发商主导的大规模城中村改造项目。

在琶洲村整村改造的契机下,重建的徐氏宗祠,按照“俢旧如旧”的宗旨,部分材料是用回原旧宗祠拆卸下来的砖石。此次新开展的琶洲地区历史文化展和龙舟文化展则在此展出。

“琶洲村民大多都在祠堂上过学。这也意味着,已经200多年历史的天祥徐公祠,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供奉祖先的居所,也是村民的母校。”谢嘉妍说。

2023年6月17日,海珠区琶洲地区首届端午文化节嘉年华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2023年6月17日,海珠区琶洲地区首届端午文化节嘉年华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在6月17日的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地区首届端午文化节嘉年华启动仪式现场,琶洲村东海龙船队和果然龙船队受邀,进行精彩的龙舟竞渡表演。波光粼粼的珠江水面上,彩旗迎风飘扬,龙舟锣鼓声响,鞭炮不停燃放,两支龙舟队的健儿挥桨如飞,乘风破浪、竞渡争流。

历史上的“琶洲”,孕育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黄埔古港。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姚滚乐告诉记者,该主题曲更是以此献礼和致敬多年来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的群众,并希望继续发扬和传承“同乘舟,共渡济”的精神,开创新的未来篇章。

【延伸】琶洲龙舟文化民俗盘点

1、起龙舟

起龙亦称祭龙,俗称“四月八,到处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琶洲地区周边民间传统习俗是要“起龙舟”。“起龙舟”当天,当锣鼓敲响,村民们便蜂拥而至,举行隆重的仪式后,一群参加扒龙舟的青壮年跳入埋有龙舟的河里,开始“起龙舟”。

2、采青

龙舟采青,是琶洲龙舟节中重要的一环。以前的采青是将拜了神的龙头龙尾安在龙船上,划出涌口,俗称“出海”;在珠江的稻田里采一束青壮的禾苗回来,祈求平安丰收。

3、探亲

端午前,完成“采青”仪式后,各个村会向兄弟村、老表村发出龙舟邀请飞柬,进入“探亲模式”。兄弟村、老表村收到请柬后,欣然应约,一连数日,一些村的村民会扒着龙舟来相会。

4、龙舟点睛

扒龙舟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

请出龙头安装龙舟,还要为龙舟点睛。村中文胆对新龙头点睛、发言:新龙点睛,蒸蒸日上。新龙点睛,诸事吉祥。新龙凯旋,威风万丈。海不扬波,地久天长。东海龙船,一帆风顺。平安外出,顺意归来。

5、骏水

在广州,新龙舟下水,一般不叫“入水”“进水”,而叫“骏水”,寓意龙舟能扒得跟骏马一样飞快。经过拜祭、擦拭龙身、点睛一系列准备活动后,龙船缓缓进入河涌,完成热烈而庄重的骏水仪式。

6、藏龙

每年端午节扒完龙舟后,大部分的龙舟要重新被埋藏于河涌底,用淤泥铺遍船身,起到防虫、防晒、防烂的作用,这个过程称为“藏龙”。

7、“龙船饭”

2023年6月24日,琶洲龙舟文化展在琶洲村徐氏祠堂展出,图为“小小讲解员”在接受讲解培训。

“龙船饭”是珠三角地区端午节民俗中的一项盛事。在当年,吃龙船饭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给参与竞渡的“扒仔”(划手)提供丰富的营养,后逐渐演变为宴请兄弟村和本村村民聚会的习俗。

【撰文】南方+记者 沈丛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邓苇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