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载,油茶在兴宁种植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时期,数百年从未间断且日益发展,2009年兴宁市获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目前全市油茶面积达29万亩。为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兴宁市提出实施植绿护绿“八大工程”,将绿美兴宁生态建设,大力发展以传统优势产业油茶为主的林下经济,擦亮“中国油茶之乡”品牌,融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绿美经济增量、绿美生态增益、绿美成果共享。
政策兜底保规模
仲夏,兴宁市石马镇米渡村的名峰油茶基地,漫山油茶苍翠欲滴,亦茶亦林,亦森亦景。基地负责人刘名远通过手机平台实时查看油茶树生长状态,手指轻轻一点便实现自动滴灌。
该基地去年新种植油茶300亩,至目前共3800亩种植面积,从2021年起低改1000多亩。“我们是兴宁市第一批油茶低改项目之一,今年进入第三年,产量日见提升。”刘名远说,今年基地预计油茶鲜果采摘达100多万斤。2022年兴宁市油茶籽产量达1万吨,比2021年增加800吨,实现产值达13.8亿元。
“没有规模,产业无从谈起。为了保证和进一步扩大油茶种植规模,我市新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兴宁市林业局一位负责同志说。为进一步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兴宁市持续发力挖掘油茶发展潜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兴宁市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规划2023至2025年内完成新植油茶林2.2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0.85万亩,估算项目总投资1.38亿元。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兴宁市出台了配套政策《兴宁市油茶营造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区施策。综合考虑各镇种植油茶的自然条件,依据油茶资源分布和发展历史、现状、潜力等因素,按照重点核心区(巩固提升区)和积极向东、南方向拓展布局油茶发展任务。
同时,兴宁市建立油茶生产发展责任制,将油茶造林任务落实到镇村,落实到山头地块。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贴资金,本级财政支农资金优先安排于油茶发展项目经费。保证财政资金对油茶发展项目的基本支持,新植造林财政补贴投资不低于900元/亩,低产低效林改造财政投资不低于400元/亩,充分调动了油茶种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的积极性。
作为核心区域的大坪镇,至2022年油茶种植面积已达3.61万亩,茶油产能270.8吨,油茶已形成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在大坪镇友联村,今年刚刚种下300亩油茶的陈颖兵,指着面前40公分左右树冠的油茶树,跟记者表示,“我两年前就租赁好山头了,一直在考虑种什么合适。今年听说种油茶有补贴,大坪又有种油茶的传统,就决定几个山头都种上油茶。虽然是第一次种植,但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也经常上来指导,增强了我种油茶的信心。”
为最大限度消除油茶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兴宁市在梅州范围内先行开展油茶保险试点。该市计划投入财政资金383万元规划5.7万亩油茶林实施油茶保险,为油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政策激励、资金保障、保险护航、技术下乡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兴宁市全力完成新造油茶林10000亩,低改3500亩。
注重宣介塑品牌
质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
兴宁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广东省油茶优势产区,“兴宁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何利用这个“金字招牌”,推动强县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兴宁市林业局联合该市相关部门,秉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理念,加强与企业合作,组织油茶企业出外参展、在主流媒体亮相,进一步提高了兴宁油茶的知名度,提高了品牌价值。在兴宁市政府的统筹下,“兴宁油茶”还与“兴宁鸽”“兴宁丝苗米”等一批兴宁特色农产品一起在央视财经频道展示。通过国家主流媒体的推介,进一步提升了兴宁油茶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近,在兴宁市林业局的组织下,保仪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六千岁”就代表“兴宁茶油”频频亮相“2023中国(上海)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峰会”“2023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等诸多高端展会。在展会期间,“兴宁茶油”受到了众多购买和合作对象的青睐,主动咨询购买渠道。“在展会期间,‘兴宁茶油’受到了众多购买和合作对象的青睐,现场就接到了不少订单。”保仪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一回想起展会上热闹的场景,激动地跟记者说。
在加大“兴宁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宣传利用的同时,兴宁加强“兴宁茶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近日,兴宁市检察院在该市油茶协会挂牌成立“兴宁茶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兴宁市检察院一位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建立联系点,将更高效地在依法惩治侵害地理标志产品犯罪,发挥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行政部门充分履职等方面发挥作用,助推构建“兴宁茶油”地理标志协同保护格局。同时,可以依托联系点,提供精准法律咨询,帮助企业有效预防法律风险,切实以能动履职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大户担纲谋精深
据兴宁市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兴宁市种植规模10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共17家,油茶加工企业300多家,这些大户和加工企业积极开展联农带农、农超对接、精深加工,在该市油茶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心骨”作用。
位于“油茶之乡·绿色黄陂”的梅州市伟丰生态油茶发展有限公司,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超2000亩,带动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种植油茶面积5000多亩,面积占了黄陂镇3.2万亩的五分之一还多。“我们对村民的鲜茶果收购价约每斤2.5元,虽然市场上的茶油价格有波动,但我们的茶果收购价一直保持稳定。摘果时还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增收。”梅州市伟丰生态油茶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他还介绍,公司注册了商标,与兴宁多家商超、农电商展开了密切合作,前年还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并挂牌成立了农电商服务站,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去年,该公司生产的茶油被收录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同时收录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还有保仪生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生产的茶油,该公司山茶油主品牌“六千岁”还获评“广东十大茶油品牌”。
作为“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梅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仪生态科技是兴宁集油茶种植、山茶油精深加工和研究、山茶油衍生产品加工、油料(茶果茶籽)加工及交易产业链为一体的油茶企业代表,拥有各种技术专利14项,是梅州市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2017年,该公司响应兴宁市委、市政府号召,牵头成立了兴宁市茶油协会,联动引领兴宁油茶产业持续发展。
走进位于叶塘工业园占地55亩的保仪生态科技,可以看到工厂内配备了现代化自动生产线和全套进口检测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安全可控,且基本实现全机械化操作,无须大量人力。“我们每年12月中下旬开始榨油,4条茶果茶籽处理生产线同时启动,一条生产线最多需要5人,每天可榨茶籽20吨左右,一小时能灌装约2000瓶山茶油。”现场一位工人说。
油茶全身是宝,榨油可以说只是发挥出初级效益。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能将油茶的效益发挥到极致。“目前我们与线上18家平台展开合作,线下有600多个销售点,产品有山茶油、茶籽洗发露、沐浴露、精华油、植物洗涤粉等。”保仪生态一位负责人表示,与之相关的口红、润唇膏等化妆品正在研发,也正在设计建设相关生产车间,“榨油后的茶枯是很好的天然绿色肥料,茶壳还能制成食品级活性炭和生物颗粒燃料 。”
目前兴宁种植、加工、销售相关的油茶企业已达300多家。以保仪生态为代表的油茶龙头企业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实现利益联结,带动兴宁市发展油茶产业农户超3万户。目前兴宁已形成有机认证油茶2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4个,高新技术产品2个,知名茶油品牌有“六千岁、山茶树、鸿利丰、罗浮阳天、茶之乡、泰狮”等。“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全面实施中,擦亮‘中国油茶之乡品牌’,做大做强林下经济,无疑是建设绿美兴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之一。”兴宁市林业局负责同志说。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钟思婷 杨妙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