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肉虽美味,但一定要看清楚再吃啊!

中山市场监管
+订阅

爱吃螺肉和正在种地的朋友们

可要注意了

这类外形与田螺相似

个头较大的福寿螺

是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由于目前没有天敌将其制约,也没有高效灭螺的环保药剂,福寿螺一直是农作物和水生环境的“杀手”。

另外,福寿螺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寄主,如果烹饪方法不当,生食或误食未熟透、被感染的福寿螺,将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

所以啥是福寿螺呢?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福寿螺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已有广泛分布,适应性强,仍然在不断北移。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

福寿螺不仅危害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也可以成为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福寿螺特征

福寿螺外观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差异,记住这四点:黄、脆、扁、大,很容易分辨出来。

▲福寿螺特征

●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福寿螺壳薄较脆,螺口大,壳口无黑色框边,田螺壳口有黑色框边;

●福寿螺椎尾较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福寿螺个体较田螺大。

▲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

福寿螺卵特征

福寿螺卵呈圆形,直径2毫米,初产卵为粉红色或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

卵块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卵块可达千粒以上。

每年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福寿螺常在靠近岸边的植物和墙壁上产卵。

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卵块呈粉红色。

福寿螺的危害特点

福寿螺食性杂,可危害水稻,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还可危害莲藕等水生蔬菜,幼螺可从植株叶底啃食叶片,致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

福寿螺除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外还可以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

▲危害水稻

▲危害水生植物

▲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

科学防控

根据福寿螺生物习性和生长规律,可采取多种防控措施综合施策,以取得高效的防控效果。

河道、沟渠、湿地等发生区域

●对河道、沟渠、湿地等发生区域,组织开展人工捡螺、卵块铲除工作。

●加强河道清洁管理。定期清除岸边螺卵和漂浮水草,防止卵块和成螺、幼螺随水草漂移传播。

农田发生区域

●农田发生区域,利用水旱轮作自然灭螺,旱作期1个月以上可以有效杀灭田间残留福寿螺;或者在水稻生产前期,即在螺卵盛孵期,利用幼螺抗性差的特点,稻田适当脱水露田几天,以消灭福寿螺幼螺。

●在农田中人工插木桩、竹片等方式引诱福寿螺产卵并集中铲毁。

●选择针对性防治药剂诱杀成螺。

●在稻田、水产养殖池塘主要进出水口设置拦截网,防止福寿螺扩散。

●冬季时,可排干闲置水田,修整田埂,铲除田边杂草,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河渠道,清理畦边杂草,破坏其越冬产卵场所。

●加强新建公园等水草引入管理。对外地引入的水草开展源头了解,防止福寿螺外地引入。对因水草购买引入福寿螺公园,要防止人为向外扩散。

清理福寿螺应怎么做?

●戴好橡胶(塑料)手套或者塑料袋,不用手直接触碰,基本不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将成螺或者卵捡拾放入塑料袋;

●扎紧直接作为生活垃圾放入“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不随意丢弃。

一审丨黄美霖

二审丨陈伟鹏

三审丨何君铭

来源丨广东疾控

编辑中山市场监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