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迎端午!阳东19条龙舟燃爆那龙河

南方⁺ 记者

端午至,龙舟起。6月18日—6月22日期间,来自阳东区北惯镇和东城镇的19支龙舟队,每天都在那龙河劈波斩浪,竞相角逐,上演龙舟赛的“速度与激情”。

担凳仔,抢头位。比赛期间,河岸两边一早便挤满了前来观赛的热情群众,现场欢呼声、喝彩声响彻两岸,激情澎湃。

“本次龙舟赛为友谊赛,一共有利屋、那味等19支队伍参加,主要是发扬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龙舟精神。”比赛组委会秘书长、阳东区龙舟协会相关负责人利文成介绍,阳东龙舟有着百年历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举办赛事目的在于激励人们奋楫向前、团结奋斗,传递阳东人民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排名次的特色友谊赛

作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阳东人对赛龙舟运动十分热衷。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来自阳东区东城镇、北惯镇,沿那龙河两岸村落的龙舟队便相约那龙河,共同参加逆水龙舟赛,一展阳东龙舟风采。

“阳东龙舟有自身特色,龙舟船身较长,龙头向前伸展、向下俯首。每艘龙舟都有包括鼓手、桡手在内的60多名船员,主要由各村的壮年人组成。”利文成介绍,相比其他地区,阳东龙舟赛不排名次、不公布成绩,每年风雨无阻地举办。各村在龙舟活动中加强文化交流,传承和发扬龙舟精神。

据介绍,阳东各龙舟队以姓氏、村落进行组建,一些龙舟队以本村宗姓为主,参与人员均为同宗同姓,如林屋龙舟队、利屋龙舟队。个别具有多个姓氏的村,则以村落为主,参与人员都来自同一个村庄。这样的组建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只要到端午节前,大家出钱出力,都会自发地参与龙舟赛事。

正式比赛前,在农历五月初一下河的龙船都会在当天早上举行拜祭仪式。之后进行游埠头互相探访,每到一处,村里便放一串鞭炮以示欢迎。从初二至初五进行龙舟赛事,一连5天的扒龙船、看龙船,让人乐此不疲。

传承龙舟精神 “后生仔”成新力量

阳东龙舟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前,阳东北惯、东城一带已有龙舟20多艘。到了上世纪80年代,龙舟运动越来越兴盛,北惯、东城一带龙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即使在生活困难时期,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自发地将家里存放的番薯、南瓜、芋头等食物拿出来,做龙船饭给龙舟运动员们吃,当地人对赛龙舟的热情可见一斑。

在阳东北惯、东城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龙舟的传奇故事。在北惯镇林屋村,就流行着一个关于“八仙”韩湘子的传说。相传韩湘子犯天规被罚下人间,化作一个叫“癞子”的孩童,林屋村一道士将其收留。癞子浑身很脏,道士的大嫂端盆水让他洗澡,洗完后大嫂将水泼在田埂,结果水变成了金子。这就是村里流传已久的韩湘子“洗澡水成金”的故事。

后来,因为韩湘子的故事,韩湘子成为林屋村信仰的对象。每年端午节龙舟赛前,该村的壮丁还会把神像请到龙船坛。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会手捧神像上船沿河道巡游,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好运常有。

如今,经历岁月沧桑,东城镇、北惯镇沿那龙河的19条村,每村都有2艘龙舟。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成为主力,将阳东的龙舟文化传承下去。“每年的阳东龙舟赛都很热闹,男女老少齐参与。”林屋村的林老伯是资深龙舟迷,今年70岁的他曾经作为桡手在龙舟上挥洒汗水。如今,看到越来越多的“后生仔”参与其中,龙舟赛也越办越精彩,林老伯感到欣慰不已,“希望阳东的‘后生仔’能把龙舟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每年的‘扒龙船’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很多年轻人都提前半月从外地回到村里做准备,大家都很卖力,”今年69岁的许老伯曾经是一名龙舟划手,看着河道上百舸争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老一辈人的船桨,他颇有感触。划龙舟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多部门联合 为赛事保驾护航

据了解,此次龙舟赛事由阳东区龙舟协会牵头组织。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但为保障活动的安全,阳东区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水上安全治理,加强水上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确保龙舟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比赛前几天,阳东区相关领导连续督导水上安全工作,水上安全治理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提前策划、布置赛事期间水上安保工作,落实相关成员单位、属地政府的管理责任。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阳东区文广旅体局成立划龙舟活动领导小组,在东城镇、北惯镇活动现场均安排工作人员,协助活动安全、医疗救护、维护秩序等,尽最大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其他部分包括公安、应急、消防、区农业农村局也都到现场开展安保工作,全力以赴为龙舟赛事保驾护航。

“阳东出动超150名警力参加安保工作,这次安保主要负责水域和陆上沿岸还有周边交通秩序管控。”阳江市公安局阳东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副队长谢克健介绍,那龙河沿岸的村庄比较多,为了赛事安全有序进行,阳东分局提前进到各个村寨,针对赛事的安全措施跟有关村寨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前做好隐患排除。

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张贝奇 

编辑 卢冬红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