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又到了大街小巷飘粽香的时节。面对琳琅满目的粽子,很多人却是又爱又“恨”。一方面无法抵挡粽子的美味诱惑,另一方面也无法抵挡因吃多粽子而导致的身体不适和体重增加。那么,如何健康食用粽子,才能营养又健康呢?一起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本草纲目》曰:“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作为粽子主食材的糯米本身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中医认为,端午节正值酷暑,苦夏难耐,此时吃一些粽子有益身体健康,可起解暑效果。
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陈自强: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作用。
粽子虽然美味且滋补,但也不可忽略其高热量的性质,对于一些特殊人群以及老人、小孩来说,如果饮食不慎则容易给身体造成负担。因此,如何健康吃粽子也是颇有一番讲究的。
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陈自强:粽子要蒸熟热透,不宜配合冷饮。糯米本身以及其中的馅料,如果没有充分蒸熟热透,不但口感不佳,还难以消化,增加胃肠负担,让人感觉到滞胀不适。
粽子除了要蒸熟煮透之外,还要注意食用的时间,医生建议,吃粽子选择中午时段为佳。
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陈自强:要按时进食,一般都是中午服用比较好。不宜用粽子代替主食,因为粽子在胃里面留存时间长,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患者宿病复发。粽子粘度高、热量高,不易消化,而夜间人体消化功能减退,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也不要吃粽子。
对有不同病症的特殊人群而言,吃粽子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项,要结合自身特点健康食用,切忌一次性吃过多粽子。
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陈自强:要因人而异,血糖不稳、糖尿病患者少吃粽子,最好不要吃甜的;心脑血管患者不能吃肉粽,含有脂肪比较多,对心脑血管不利;老人、小孩要小量吃,不能吃太多。不要过量食用,要注意粽子的分量。
来源:蕉岭县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