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粽+新品粽……端午假期“粽”有“热浪”来袭!

高要发布
+订阅

传统节日历来是市场商家的黄金日子。随着端午节到来,粽子销量明显增长,不仅传统的粽子,榴莲冰粽等新品也广受消费者欢迎,假日经济为高要的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日前记者走访了城区部分裹蒸店铺,店员正忙碌着准备应节的裹蒸粽子。店铺内,包裹蒸的阿姨们巧手翻飞,不到一分钟,翠绿欲滴的四方塔状裹蒸便包制完成。

从传统裹蒸到养生裹蒸、素粽、咸粽等各种产品应有尽有。成品的裹蒸被阿姨逐一装箱打包,等待客人上门自提或者快递发往省内外。

端皇裹蒸老板梁广华告诉记者,“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吃粽子的节日,我们店铺粽子销量比平日高了2到3倍。店内销售都是以传统的裹蒸为主,今年的销量和去年相比略有上浮。”

传统节日已成为提振消费好时机。借着端午节这一契机,我区的食品加工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推出端午新产品,让端午节焕发新活力。

肇庆市盛汇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佩玲表示:“公司生产的榴莲冰粽是今年端午的爆款,主要消费人群是年轻的消费群体。与传统粽子的区别在于它是冰冻的,无需蒸煮开袋即食,也是低糖零脂肪,口感冰冰凉凉很有弹性,非常受年轻消费者欢迎。今年目标生产50万只冰粽,目前基本已经达到了目标。该产品在全国范围销售,也有发货前往东南亚国家。”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蒲,浴兰汤,祭屈原,戴五色线,饮雄黄酒……

各地的端午习俗虽不尽相同,但那派热闹情状却是一样的。难怪有人说,端午实在是个仪式感满满的节日。

吃粽子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龙舟竞渡

划龙舟一直是端午期间最盛大的活动,披红挂绿、百龙汇集、村村欢笑的龙舟“趁景”和“探亲”,锣鼓喧天、争先恐后、万人争睹的“斗标”,围观房东划龙舟,以及一开数百围的“龙舟饭”,都是不折不扣的民间狂欢。

斗草

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文斗”就是对花草名,《红楼梦》中也曾出现过这一情节。

系五彩绳、佩香囊

五色线主要是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线组成的,这五种颜色被称为吉祥色,在端午节这一天戴上,可以保平安。后来,系五彩绳这一习俗,也逐渐演变成挂香囊,香囊里放有五彩绳,再后来香囊里放五彩绳逐渐演变成驱邪的符纸和驱蚊的香料,逐渐有了祝福、祈福的意义。

画额

画额,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大人们将它看作驱除邪祟的吉祥物,孩子们把它看作游戏。有古诗称“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对孩子而言,画额也是一份珍贵的回忆。

放纸鸢

放纸鸢即是放风筝,有“放晦气”祈福消灾求吉呈祥的寓意,一般纸鸢上会画有吉祥图案或吉祥文字,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节,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浴兰汤

浴兰是端午风俗之一,指用兰草、艾蒿、菖蒲、桃叶等各种草药、香草来煎水沐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大戴礼记·夏小正》里就有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也。”

屈原《九歌·云中君》里也有“浴兰汤兮沐芳”的句子。“浴兰节”也成了端午节的别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叶子 李志滔

部分来源:广德产业园

编辑:陈彦成

二审:容   娟

三审:王雄伟

终审:王业民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