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今日是6月21日,星期三,农历五月初四,正值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至。
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别窃喜,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
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一阴生”,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在夏至之后阴阳轮转,阴气开始生长。再加上今年端午紧接着夏至,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是五毒尽出的日子,此时注重养生,就能够帮助身体提高抵抗能力,减少机体发病。
养心调神
夏至阳气虽旺,但阳气虚浮在体表,体内的五脏六腑正是最空虚的时候。夏至时节,最好的养生方法是适当收敛浮阳,养护心阴,使阴阳顺利交接,安然度过夏至。精神不安宁,一切努力都大打折扣。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
饮食养生
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
夏至,乃至整个夏三月,饮食都要以清淡饮食、健脾祛湿为原则,多食五谷杂粮,通便通利,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的食物。多吃些苦味食物,可以清热去火,健脾燥湿,比如:苦瓜、苦菜、莴笋、莲子、百合。适当吃酸性的食物,夏至需养内虚之阳,酸味可敛阳,这就是酸梅汤适宜于夏至时节饮用的原因。
起居调护
夏至时节午间睡半个小时左右以阳养阴,可以收敛阳气,是对身体很好的一种养护。夏至炎热,腠理开泄,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吹风扇,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无论多热,腹部都不可以袒露在外。
按摩养生
入夏后除了规律作息和饮食调养以外,可按摩穴位达到养生目的。内关和足三里是夏至养生两个重要穴位。艾灸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也可以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内
关
节气养生
具有调节情绪、调节睡眠和调节心脏的作用。夏天心情不太好的时候,脾气大的时候,睡不好觉的时候都可按这个穴位。内关对一些胃肠问题也有调节作用,比如消化不好、恶心呕吐。
足
三
里
节气养生
是人体强壮穴,常按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可预防腹痛、腹泻和消化不良。
食
疗
本
草
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用料:赤小豆30克、冬瓜500克、生鱼1条、猪瘦肉75克、生姜3片。
做法: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
功效:健脾去湿,清暑解毒。
荷叶乌鸡薄荷汤
用料:鲜荷叶1张,乌骨鸡1只,枸杞子6克,薄荷10克,料酒10毫升,胡椒粉3克,盐4克,生姜5克,葱10克,味精2克。
做法:加水两升,放入乌骨鸡武火煮滚,再放入荷叶、枸杞,文火炖两个多小时,再把薄荷、料酒、胡椒粉、生姜放进去,再炖半个小时,调入适量盐、葱、味精即可。
功效:具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及预防夏季风热感冒等。
苦瓜黄豆排骨煲
用料:苦瓜300克,黄豆100克,排骨500克。
做法:用大火煮15分钟后改为小火,再焖煮6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益血补虚。
高修安夏至防疫养生茶
取佩兰5克、乌梅5克、荷叶3克、炒扁豆10克、红茶6克,将上药一起放入茶壶,沸水冲入,焖十几分钟即可饮用。此方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解暑利尿之效,可用于缓解夏季暑湿、胃脘胀满、口中甜腻、口臭、头胀胸闷等症状。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
【名医介绍】
高修安 主任中医师
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会长,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015年被佛山市人社局、市卫计局评为首届“佛山十大名中医”;2017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选为“广东省名中医”;2018年被评为我院“首席医学专家”;2019年获得“佛山市名医”称号。2021年获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2022年获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来源:中医科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