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御酒:跨越千年的皇家文化

南方周末
+订阅

全文共416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从剑南烧春到鹅黄、蜜酒,再到绵竹大曲,剑南春在宫廷和习俗的影响下发展传承,是古代皇家酒文化的生动缩影。它穿越千年而来,既曾进入宫廷天子的酒桌,又广受民间文人雅士追捧,是中国酒文化史上的传奇。

文 | 万蜜

编辑|凌阳

1300余年前的长安街头,人影攒动,酒肆林立。杂耍艺人挥竿啜饮,花灯少女信步游廊,身扛“剑南春”旗帜的酿酒工匠忙碌于酒坛之间,好不热闹。宫廷之上,君臣共饮,歌之舞之,亦是一片祥和。今年的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上,剑南春的一场唐宫夜宴,把流淌于盛唐的那缕酒香带到今时今日,让人不禁跟着沉醉,它是诞生于四川绵竹的佳酿,跨越山水,来到唐代天子的酒桌上,作为皇家御酒被载于正史。

早在先秦时,酒就和宫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君王祭祀、宴请、礼仪样样离不开酒。使用什么酒器,何时饮酒,如何饮酒,何为酒德酒风……宫廷文化深刻影响并塑造着酒文化,后者在和民间的交往中又逐渐丰富。酒在中国不仅是一种物质,更形成了一种文化、一门艺术。而在中国酒文化的故事中,剑南春代表了中国白酒的尊荣与显赫,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剑南春陈贮车间陶坛    图/剑南春

1

“烧春誉满剑南道”

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将巴蜀地区的酿酒历史推到了三千多年前,从酿造、储存到饮用,大量陶酒器和青铜酒器的出土证明,当时饮酒已经相当普遍了。剑南春所在的酒乡绵竹,距离广汉三星堆仅30公里,如今在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中,还能看到战国时期的提梁壶等珍贵酒器。博物馆中的汉代画像砖也向我们展示了民间酒肆的繁盛景象,种种考古证据显示,绵竹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

先秦蜀地,酒已经浸润到了朝野上下,成了宗庙祭祀、上供宴饮不可或缺之物。《仪礼·聘礼》中“醙、黍、清,皆两壶”,其中的“醙”就是蜀地酒的代表,既然可以作为聘礼,质量应是上乘。有学者推断,蜀以周为宗主,应该是把醙上供给了周朝。《华阳国志·蜀志》载:“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在古蜀国的宗庙祭祀中,酒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酿酒业在唐代有了新气象。唐朝建立之初,在长安城内设立了良酝署,专门负责为皇家和国事酿酒。除了官酿,朝廷还会搜罗各地好酒进献给皇帝。绵竹成熟酿酒技艺下产出的剑南烧春,就这样传到了长安。

剑南春打造的大型舞剧《唐宫夜宴》气势恢宏地展现了大唐盛世剑南春的这段历史及其浩瀚的文化内涵。这是一场沉浸式的中国酒文化之旅,演绎了唐宫的御酒文化,夜色中,长安酒肆、宫廷宴饮、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尽收眼底,皇室、诗人、将领、百姓,无不沉醉在大唐酒韵之中。

唐宫夜宴     图/剑南春

根据《旧唐书·德宗本纪》,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中记录的“剑南岁贡春酒十斛”展现了剑南烧春的御酒身份,唐宪宗后期的李肇撰《唐国史补》,记载了当时名酒:“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窑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唐代十几种名酒中,就有剑南烧春。

关于剑南烧春名字的由来,相传和李白有关。李白是四川江油人,有一次他把家乡的美酒献于唐玄宗,玄宗赞赏其比御酒还要好,于是赐名此酒为“剑南烧春”。

剑南烧春的得名虽与李白有关,但论与其相关的诗句,倒是后来的杜甫略胜一筹。杜甫避居成都时,曾多次拜访时为绵竹县令的友人韦续。两人酒酣之际,韦续写下:“烧春誉满剑南道,把盏投壶兴致高。美景良辰添此物,诗情酌兴翻波涛。”杜甫则留下了“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的绝句,以“浓无敌”来夸赞剑南蜀酒。

2

“两川名酝避鹅黄”

宋代在东京设内酒坊,专门酿制皇家密酒,下设法酒库管理并储存御酒。皇帝喜欢宴请臣下,君臣对饮是宫中常事,甚至还发生过大臣醉酒使性子大闹宫廷的事情。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前朝大臣王著在酒会上喝醉,借酒痛哭改朝换代做了宋官,赵匡胤了解他的性格,对其一笑置之。总的来说,北宋是一个飘着酒香的宫廷,气氛也平和而松散。

宋代饮酒从宫廷到市井都蔚然成风,地方设酒务监管,像绵竹这样重要的产酒之地自然不例外。南宋时期,在四川设置清酒务监官,成都府设二员,绵竹县也单独设有酒务监一员。

酒是古人对剩余粮食的利用,一般酿酒业发达的地方,亦是经济富饶之地。两宋政府通过对酒曲的专卖控制酿酒,征收酒税。虽然酒税并非从宋代开始,但酒税给朝廷带来的收入在宋代尤为突出。

建炎三年(1129年),时任川陕巡抚处置使的绵竹人张浚任用赵开总领四川财赋,从成都开始推行“隔槽酿酒”法。官府在酒坊设置分隔酒槽,将窖池统一规格,便于操作和计量。同时,官方提供酒曲和酿酒工具,鼓励百姓只要交纳足够税钱,就可以来自己酿酒,酿酒的数额也不作限制。

剑南春酿酒工人  图/剑南春

第二年,酒税的收入就占到了全川财政收入的20%,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到绍兴末年,四川的酒税占到南宋全国酒税的24%-49%。

酒税数额之高,也反映了四川酒业的繁荣。宋代绵竹酿酒技艺进一步发展,在剑南烧春的基础上,酿制出了“鹅黄”和“蜜酒”。

杜甫在汉州饮酒时,留下一首“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这种淡黄色的美酒于是有了“鹅黄”的名号。宋代鹅黄传承于唐,醇和甘爽,绵软悠长。南宋学者祝穆编纂的《方舆胜览·汉州》明确写道:“鹅黄乃汉州名酒,蜀中无能及者。”杜甫饮过的鹅黄到宋代成为川酒第一,“无能及者”。

陆游在蜀中八年,遍尝美酒,也将鹅黄视为四川最好的酒。他游览汉州时,“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晚年为了怀念蜀中生活,陆游还特别将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剑南诗稿》。

蜜酒相传为绵竹道士杨世昌所酿,他和苏轼是好友。去黄州看望被贬好友时,杨世昌特将蜜酒酿造秘方相赠,苏轼十分开心,回赠一首《蜜酒歌》。诗中留下了蜜酒酿造细节,并赞美其味醇厚。“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拔。”畅饮一杯,乐而忘忧。

宋代的绵竹县属于汉州管辖,被盛赞的鹅黄和蜜酒应与盛唐时的剑南烧春属同一体系,亦被认为是如今剑南春酒的前身。

3

“却爱绵竹大曲醇”

明代皇帝无人不饮酒,朝廷设“御酒房”专司酿酒,由宦官管理。这一时期,传统酿酒技术基本定型,蒸馏白酒成了主流酒产品,上至皇宫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喝白酒。到清初,为了解决经济上的短缺,自太祖努尔哈赤起就规定“饮酒仅限三巡”。不过,康乾盛世社会繁荣稳定后,这一规定并未被严格遵循,年节大事也丝毫少不了酒的身影。

剑南春携手故宫打造了“行走的故宫文化——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紫禁城内,明清以来皇家的饮酒文化达到了另一个精致高峰,以剑南春为代表的御酒则浸润到帝王的日常生活,日常节气庆典等宴席上的用酒都编入《大清通礼》,成定制沿袭。

展览中展示的《乾隆八旬万寿盛典图》能让我们一窥当时的盛世景象。当皇帝从圆明园回宫准备参加万寿盛典时,官员和百姓从圆明园站至神武门恭候大驾,周围彩棚戏台、亭台楼阁连绵不绝。另一件展品珐琅万寿无疆碗,则是当时万寿宴上皇帝的御用餐具,上面的纹样则是乾隆本人亲自督造的。故宫博物院中,还藏有各种清代皇室饮酒器具,丰富而精美。宫廷饮酒之盛,折射着民间酿酒业的繁荣。

行走的故宫文化 现场图     图/剑南春

以绵竹地区酿酒业发展为例,明末朝代更迭让绵竹酿酒业一度萧条,到康熙年间逐渐恢复。康熙初年,陕西三原县人朱煜见绵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于是开办了“天益老号”酒坊,将本地传承多年的酿酒工艺和陕西传来的制大曲方法相结合,终于酿造出了有名的绵竹大曲。后来又有十几家大曲酒坊相继开业,其中以朱、杨、白、赵四家规模较大且最为有名。

《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所以绵竹大曲又称为“清露大曲”。乾隆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史李调元对绵竹大曲情有独钟,其《函海》一书记有:“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呕泻,除湿及山岚瘴气。”而作为一名饮酒行家,他说自己“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

一时间,绵竹大曲名声大噪,风靡四川乃至全国,经常供不应求。绵竹也因此成了酒旗飘摇的繁华县城,往来商旅络绎不绝,酒铺、客栈、饭馆等沿街而立,四处酒香扑鼻。“山程水陆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直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小成都”,形容的就是绵竹。

到光绪年间,绵竹大曲得到了“十里闻香绵竹酒,天下何人不识君”的赞誉。1951年5月绵竹人民政府将“朱天益”、“杨恒顺”、“泰福通”、“天成祥”等30多家酒坊收归国有,成立了“四川绵竹地方国营酒厂”,在汇集各家所长的基础上,酿艺不断精进,酿制出了剑南春。

如今,绵竹的剑南老街几乎再现了清时盛况。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坐落于此,木门青瓦,古色古香,这里正举办着“剑南春皇家酒文化”特展。展览以精巧的设计,将剑南春的千年传承历史和独特的酿酒技艺娓娓道来,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剑南春皇家酒文化的历史和繁荣。

剑南春传统酿造技艺   图/剑南春

1985年,天益酒坊的地下窖池中发现了刻有“永明五年”的纪年砖。后来经专家认定,这座窖池的建造年代不晚于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五年,即公元487年。21世纪初,又陆续在老酒坊地下发掘出从宋代至近代的连续文化堆积地层,从考古角度再次证实了剑南春酒文化的千年延续。

遗址揭露出大量窖池、灶、晾堂、冷却基座和粮仓水井等古代酿酒建造,全方位展示了古代传统白酒酿酒工艺的过程。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酒坊内十一口黄泥老窖池经过千余年酝酿,还在不断发酵。庞大微生物群在不断富集,让所酿之剑南春口感更丰富,品质日臻完美。

“天益老号”不光是遗址,它现在仍作为剑南春酒厂的一个车间在继续运作。剑南春的传统酿造技艺贯穿于绵竹几千年酿酒历史,有200多道酿造工序的“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在 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剑南烧春到鹅黄、蜜酒,再到绵竹大曲,剑南春在宫廷和习俗的影响下发展传承,是古代皇家酒文化的生动缩影。它穿越千年而来,既曾进入宫廷天子的酒桌,又广受民间文人雅士追捧,是中国酒文化史上的传奇。

(专题)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