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时代需要怎样的数字素养?听听专家怎么说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以怎样的数字素养迎接AI大模型时代?6月19日,由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主办、腾讯研究院与腾讯学堂承办的“打开: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活动在深圳举行,探讨数字素养领域的前沿话题。

腾讯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负责人、 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指出,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应用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一系列的问题:AIGC带来的究竟是技术门槛降低之后的平权,还是技术门槛更高的新的两级分化和“数字鸿沟”?同时,结合全球科技竞争视角,还要考虑AIGC带来的效率革命、成本革命和交互革命,以及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应对方式等前沿问题。

多位嘉宾则分享了腾讯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在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领域的探索。腾讯IEG用户平台部高级运营经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负责人张煜瑾介绍,以游戏科技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腾讯孵化了腾讯扣叮平台和腾讯未来教室项目。比如,调研发现,全国青少年数字素养的提升在设施、师资、课程、学习出口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腾讯扣叮于2022年推出了“虚拟仿真实验室”,低配电脑就可接触并学习前沿的机器人编程知识。该实验室率先落地广州,走进全市1400余所学校。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健飞分享了以视频号直播电商培训助力“新农人”提升数字素养的实践。在电商平台上,个体新农人自己卖货的成功比较少,人们主要是从头部大主播或者做出影响力品牌的二级、三级的供应商手上买商品。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新农人做电商?“我们通过访谈发现,不是因为乡镇的用户数字素养差,而是开网店的门槛非常高。”王健飞介绍,由于开店工作的复杂性,“新农人”往往希望有大学生合伙,但大学生很难回到当地就业。基于这一情况,去年腾讯西南总部、腾讯研究院和微信共同在重庆市三个县开展了视频号“新农具”计划,助力新农人使用短视频工具,其中一个学员2022年末销售额突破2000万,三分之二都来自直播带货,由于直播带货减少中间环节,每双鞋的利润上升了25%。

腾讯青少年科技学习中心总监凌云则介绍,孩子们对于技术变化的敏锐度一点不弱于我们,与AI共存将渗透到他们未来从事的各行各业。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技术原理和人机协作的逻辑,腾讯自研了一款人工智能学习产品,用游戏化AIBot竞技、AI经典算法互动学习项目,帮助孩子们简单易懂AI原理、轻松上手AI实践。

如何理解数字素养的核心?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殷利梅认为,“素养”和“技能”并重,不能偏废其一,“素养”更强调综合的素质底蕴,“技能”更偏重于在工作当中所具备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全国第一套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网络素养教材主编、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表示,一是需要确保技术对个体来讲是安全的,二是保障内容是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三是要保证技术构建的社会是文明的,无论是网络社会、数字社会还是人工智能社会,人类的交往文明都是底线。在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以大人优于儿童的预设成见去推动,而要和儿童有一个平等的心态及眼光来看待。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华南师大共建)秘书长马颜昕指出,在教学场景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会不会用AIGC工具,而在于能不能用,所以应考虑制定场景化的使用指南,明确使用规则。

鹏城学者、深圳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所长、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沈琳琳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行业有很多种不同水平的工作类型,不同能力的人可以在金字塔的不同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依靠自己的兴趣和努力,不停上升直至塔顶。

南方+记者 郜小平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