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音歌南风 琴韵迎端午

韶关文联
+订阅

       端午艾草芳,琴弦音绕梁。6月20日晚,由韶关市文联主办、韶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承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古琴分享会,在熏风路风度书房举行。活动吸引了近40名市民群众参与,韶关本土古琴艺术家方随,为在场听众献上了一场听觉盛宴。

       古琴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琴棋书画”之首,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方老师系统介绍了古琴的起源和外观寓意,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的弧形代表“天”,琴底的方平象征“地”,寓意“天圆地方”。13个琴徽,代表一年12个月和1个闰月。琴面架设琴弦的叫岳山,琴底大小两个音槽,分别是龙池、凤沼,寓意“有山有水有龙有凤”。

       方老师是非遗古琴斫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斫琴的每个过程,让听众们深入了解古琴的制作过程和古琴文化,又以高超的琴艺先后演奏了《良宵引》《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水仙操(搔首问天)》等琴曲。其中《碧涧流泉》表现出山林幽涧,泉水汩汩,曲调跌宕起伏,结尾清脆明亮,意趣盎然;《渔樵问答》呈现渔樵对答之旋律,细听如江水浩荡,渔船摇橹,或高山巍巍,樵夫伐木,曲调飘逸潇洒。正值端午来临之际,方老师还与听众互动朗诵合奏屈原的《橘颂》。琴声悠扬,余音绕梁,人人陶醉其中,享受荡涤心灵的音乐。

       古琴分享会是“风度艺讲堂”系列活动的一次创新,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活动,让更多的市民群众对古琴艺术有了立体的认识,体会到其独特的韵味。在场听众表示,古琴的音色浑厚,琴韵悠长,聆听古琴音乐是一种放松心灵的享受,希望将来能举办更多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

(市文联 侯伟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