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嘞逗哎~你看这葱切得不长不短~你看这姜切得不薄不厚~真对症!”最近被赞“有大智慧”“掌握高情商夸夸术”的凯凯奶奶火了,看完她与老伴相处的烟火日常,直呼:和风细雨的一句话,顶费尽口舌的一万句呐~
视频来源@凯凯的幸福生活
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就是受日常交流影响的。一句刺耳的话,会破坏一整天的心情,日积月累,那是压垮一段关系的雪与霜。而在情绪稳定、会说话的人那里,哪怕鸡毛蒜皮,都是温柔与诗。
好好说话,而且会说话,是幸福的“法宝”,也是一个人活到老都要修炼的技能啊。
会说话的人,眼里装得下所有人
一个网友分享,同事来家里做客,看见儿子的女朋友也在,立马说:“这孩子跟他爸一样,眼光好。”
太厉害了!一句话把全家四个人都夸到了。
会说话的人,夸人能夸到人心里去
要论夸得真诚,夸出水平,夸出新意,咱古人就很擅长了,这里必须“安利”一下宝藏典籍《世说新语》!
夸人身形外貌美好,“濯濯如春月柳”。
夸人胸怀坦荡,“朗朗如百间屋”。
夸人风度翩翩,“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夸出情商,舅舅对外甥说,“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外甥回道:“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夸人真诚,更是令人意外:“掇(duó)皮皆真”。意思是,“这人摘去外表露出的都是本真”。就顺道祝你,一路坦然,不违本心,掇皮皆真。
会说话的人,会给人添“甜”
有网友记录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同事说,“为什么我买的草莓都不甜呢”,我刚要打趣脱口而出“人品不好呗”,另一同事抢先说,“因为你生活已经够甜了”。
图源:视觉中国
再会说话的人,底色也该是善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网友说,有时刷手机,真的会刷到血压飙升,替网暴受害者愤愤不平!而有时,鼻头一酸两眼一红,上一次是看到这段对话,那些素未谋面的善意和温暖,永远是打动人的:
“我这样破碎的人,爱我的人要一片一片捡起来爱我,实在太辛苦了。”
“但爱你的人会美滋滋地边捡边喃喃道,这片是我的,那片也是我的。”
“白发不能拔,这才叫白头偕老”
有网友分享了一个甜蜜蜜的故事:
妈妈说自己长白头发了,让爸爸帮她把白发都拔了,爸爸却说,“白发不能拔,这才叫白头偕老。”
一句话,令老去这件事都变得不再焦虑和伤感,反而生出相濡以沫的浪漫和温情,多妙!
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
你想,若是话都不愿说下去了,交流的基础都不在了,何谈心心相印过好日子?长长的路,风浪有时,慢慢走,牵着手走,能握紧的别推开了,能好好说的别吼了。如果能在碎碎念念里遇一人可可爱爱,那再好不过了,一位网友的生活小片段——
某天,在家,心烦。
老婆:老公你有什么闹心事,不能和我说说吗?
我:我们男人的事情,说了你也不懂。
结果,她转身出去了。我以为她生气了。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她贴着假胡子回来了,“嘿,兄弟,现在和我说说吧。”
“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
就问一句,谁小时候没被七大姑八大姨问过“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你还记得自己当时怎么回答的吗? 这里有来自一位网友的分享,轻松化解“世纪难题”!
老公问2岁的女儿,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女儿对着她爸说,更喜欢爸爸!老公问其原因,女儿回答,因为爸爸喜欢妈妈啊!好像没有更标准的答案了。
别把自己也变成了招人讨厌的样子
若是有人骂你,你便回骂;若是有人很不友好、刻薄地对待你,你马上就以同样方式“回敬”他。
你瞧,你讨厌的人,轻而易举地把你也变成了招人讨厌的样子。如果你是个“招黑体质”,不妨跟余光中“学一招”——
有人问余光中,“某某某天天在不同场合找您的茬儿,您从不回应,何故?”
余光中答曰,“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从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我只是比你早一点知道而已”
有多少人被“你连这都不知道?!”刺伤过?一位网友说,从小就很讨厌请教别人问题,因为有被同学嫌弃过“你连这都不知道”,留下我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地听他讲完一道题。后来看到一段对话特别受触动,释然了好多:
“我和丈夫教育的背景不同,知识量相差悬殊,他知道的比我知道的多太多了,我每次都惊叹:‘你太厉害了,连这个都知道。’
他说:‘我只是比你早一点知道而已,现在你不也知道了。’”
“知识和信息密度远大于你的人,愿意俯下身来和你交流,尊重你,鼓励你,引导你,这便是温柔。”真的,希望温柔的“俯身人”多一点,再多一点。
“聪明的人,懂得如何不让情势尴尬”
看过《红楼梦》的,谁能不佩服说话办事滴水不漏的凤姐儿呢?一位网友解读,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都有类似体验:当对方低声下气地说出尴尬话来时,自己也会跟着尴尬。而那些真正聪明的人,就懂得如何不让情势尴尬。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而且行云流水一段话就解决了: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钱给你了,说给孩子做冬衣是给你们留面子,其实是解你们燃眉之急)
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免得对方推托了)
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强调我们是亲戚,抹去高下施舍的色彩)
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干脆利落,双方都有结束此次谈话的台阶)
别“过度包装”自己的为人处世
一位网友分享,自己喜欢《围城》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钱锺书作序时说的一段话,坦坦荡荡:
他说,照例这本书该献给“贤内”杨绛,不过,“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
之于我,就是一记做人的提醒,就像收快递时不喜欢过度包装,我也怕自己为人处世“过度包装”,抓着机会就冠冕堂皇地粉饰自己、讨好他人,我更欣赏的是那种洗尽铅华之后的返璞归真。
#今日话题#
好好说话
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也是不让人难堪的体谅
快来评论区分享
你见过的高情商发言
让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吧~
来源:央视新闻、@数呀数青柠、@平定踢脚线、@SHANShannnnnnnnn、@紫甘蓝、@susu、@冲丫丫丫、@张佳玮、@允许自己偶尔大雨
编辑:Tsuki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