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擦亮文化大市名片
端午近,起龙舟;端午时,龙舟竞。
佛山是“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南海区是“中国龙舟运动之乡”,顺德区是“全国龙舟之乡”,龙舟运动、龙舟文化基础深厚。每年端午节前后,热闹的龙舟活动在佛山各地轮番上演,既有颇具规模的龙舟大赛,也有传统气息浓郁的村落间龙船互动拜访。
在佛山,龙舟既是端午节的必备节目,也是不断“出圈”的城市文化IP。龙舟民俗活动与现代龙舟竞技运动相辅相成,与团结协作、奋楫争先、勇立潮头的城市精气神互促共进,凝聚成为驱动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
在新时期,佛山如何活态传承龙舟等非遗项目?如何传承岭南广府文脉、擦亮岭南文化大市名片?如何以龙舟文化、龙舟精神赋能高质量发展?本期“来论”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建言献策。
赓续岭南文脉打造更多城市IP
文|周佳伦
在端午来临之际,佛山总是特别热闹,龙舟、醒狮等文化活动让人心情舒畅。
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河网密集,孕育了丰富的龙舟文化。不仅如此,佛山本地还有几百年历史的龙舟工坊,专门制作龙舟。我所研究的南海,不仅是“中国龙舟运动之乡”,更是醒狮发源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活态民间历史,记录着一座城市千百年来民间生活的精神文化气质。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龙舟、醒狮已成为佛山综合性的民俗娱乐活动和现代体育竞技运动,也成为提升城市形象魅力的金字招牌。此外,佛山还是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粤菜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这条岭南文脉在佛山大地上有着生动体现。
赓续岭南文脉,打造城市IP,这也是西樵山书院和南海狮团主要在做的一件事——打造关于醒狮文化的城市IP。
城市IP本质上就是反映城市的特质品位、彰显城市的形象风格、讲述城市的多彩故事。龙舟、醒狮文化如何融入其中?
我认为,首先要让文化出圈。众所周知,佛山是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展宝地,咏春、龙舟、舞狮运动更是名扬海外。但如今我们的文化活动还是局限在节日庆典和旅游景点,龙舟、醒狮的文化应该更多地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比如,我们在做醒狮IP过程中,深度挖掘狮队的历史文化,包括狮队的传承故事、狮队的表演动作套路的特征、形象外形的不同展示方式等,从中提取元素作为形象IP,同时让它走进城市的地铁、建筑、工厂和学校,用立体的方式去塑造IP。所以,佛山不仅要壮大文化产业,还要把岭南文化融入公共建筑建设、城市空间布局中,推动文城相融。
其次,政府要有意识地培养、塑造文化IP。一座城市,之所以被人深深眷恋,与这座城市的品位、气息、韵致密不可分,如同一个人,一旦拥有了有趣的灵魂,便会不自觉地被人们欣赏、铭记。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要以岭南文化涵养优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的文化形象。2022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深入实施龙舟、醒狮文化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南海将进一步弘扬龙舟、醒狮文化,推动龙狮文化融入生活,实现全民普及、全民参与。其中,重点是南海将从推进龙舟、醒狮本土文化保育传承活化工程,推进龙舟、醒狮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推进龙舟、醒狮文化国际传播工程等三大方面推动重点工作,涵盖10项举措。这就是在讲好南海龙狮故事,传播南海龙狮形象。
最后,要实现数字化IP与传统业态融合共生,提升原有价值,实现价值变现。未来,我们想要做一个“数字醒狮”,每个市民都可以领取自己的数字醒狮,它可以结合佛山的家居产业,出现在家庭里、学校里、写字楼里,让它多维度地跟城市建立连接,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这就是数字化IP与佛山家具产业的一次融合共生。
数字化IP也可以成为一座城市与世界对话的语言。比如,浙江常山县特产胡柚,当地政府就推出了以“常山胡柚”为原型的“胡柚娃”形象IP符号。随后,“胡柚娃”系列作品相继亮相国内外影视节……常山县不仅将胡柚产业延伸到文化产业中,后续还招商引进了胡柚的深加工企业生产胡柚汁系列产品,形成了以胡柚产业为特色的城市符号。
打造城市IP任重而道远,但当人们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活在当下,生机和活力就会在一个个城市IP里延续。
(作者系西樵山书院城市IP实验室主任、南海狮团团长、老龙堂负责人)
【来源】 南方日报
【本期统筹】陈梦 肖莎莎 白桦 张秀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