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炎热三伏,我们需要使用组合拳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夏至过后,一年中气温最高,潮热闷热的“三伏天”也随之到来。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为此,中医科特推出组合拳,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咳嗽,体虚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可以温和灸结合穴位贴敷。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等;可以隔姜灸结合穴位贴敷。
3.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可以针灸结合穴位贴敷。
4.儿科疾病:小儿厌食,消化不良,遗尿,体质差,易感冒易生病等;可以小儿推拿结合穴位贴敷。
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宫寒等虚寒型妇科病;可以督灸结合穴位贴敷。
6.虚寒性疾病及慢性虚弱症、亚健康人群。推拿结合穴位贴敷。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简单制作的“夏季特饮”,适合在炎炎夏日中小酌一杯:
(1)健脾养胃茶
配方:莲子15g 枸杞9g 茯苓9g 陈皮6g
做法:将上述药材加500ml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半小时,晾凉后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行气化痰
(2)菊花枸杞茶
配方:菊花15g 枸杞6g 甘草3g 冰糖适量
做法:上述药材,沸水冲泡1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3)柠檬红茶
配方:干柠檬片4片 红茶10g 冰糖适量
做法:上述药材,沸水冲泡2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泻火,消积化食
(4)决明子茶
配方:决明子10~15g
做法:上述药材,沸水冲泡1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润肠通便,降脂明目
中医科三伏治法是根据气候、地域等特点,结合中医理论,研制独特用药配方,依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辨证选用不同的法,对症治疗,发挥中医在慢性病调养及治未病上的特长优势。
所以,更多的组合治疗方式需要详细咨询中医科的医生,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治疗项目。
更有惊喜,三伏天(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7月31日、8月10日这五天当天)开其他治疗后,三伏贴即可享受半价价格。三伏贴开展期间微信朋友圈发圈集赞20个并保留3天以上即送一次三伏贴。
活动时间:
伏前灸:7月1日(周六)
初 伏:7月11日(周二)
中 伏:7月21日(周五)
加强伏:7月31日(周一)
末 伏:8月10日(周四)
专|家|介|绍
罗丽红
罗丽红,硕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主持市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和市级课题立项多项,发表国家级、省级期刊论文多篇。熟练操作毫针刺法、电针、火针、浮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刮痧、火罐、小儿推拿等治法。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头颈、腰腿、四肢等各种痛症,中风后肢体活动障碍、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变,急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腹泻、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病。对小儿肺系、脾胃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地址:门诊2号楼三楼中医科门诊
就诊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30-17:30
咨询电话:0752-6518220
供稿 | 刘道二
供图 | 中医科
编辑 | 曾世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