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水务遗产 | 黄龙碧水淌来羊城“生态绿”

广州河长
+订阅

黄龙带水库

坐落于从化流溪河流域上游的青山绿水间

被称作北回归线上的璀璨明珠

自1972年兴建以来

已有50年历史

是广州水电系统自行设计、自行组织施工的

第一座规模最大的中型水库

也是第一批申遗成功的水务遗产

在漫长的岁月里

对广州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

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请跟随水兜兜的脚步

走进这座不一般的水利工程

水兜兜夏日出游小记,这一站——黄龙带!

黄龙带水库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1970年,为了根治流溪河洪灾,广州市政府做出了建设黄龙带水库的规划。1972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1975年11月竣工,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中型水库

黄龙带水库的建造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选择附近开采石材,大胆采用浆砌石坝,历经3年的艰辛建设,建造出一座造价低、质量过硬的大坝,体现了建设者“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品格。

2003年11月,黄龙带水库管理中心通过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考核验收,成为水利部颁发的国内首批省内首家“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之后的2007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4次水利部复核均顺利通过,得分逐次提高,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2020年水库大坝工程、电站工程首批通过广州市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专家验收,是全市仅有的考核得分超过1000分的两个工程。

2020年3月,黄龙带水库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通过全方位的优化升级,2021年,黄龙带水库一级电站、二级电站分别通过国家水利部评审,获得水利部2021年度绿色小水电站示范电站称号。

2021年,黄龙带水库获得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称号,黄龙带水库一级电站、二级电站分别获得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称号。

一项项荣誉使黄龙带水库管理中心

成为了当之无愧的

“斜杠”单位

社牛水兜兜本想借此机会

在探访电站的过程中

抓几位懂行的前辈们取取经

却没想到一个都没逮到

带队的前辈告诉水兜兜

“现在一、二级电站都实现自动化管理了呀”

一、二级电站自动化管理

原来,黄龙带水库升级改造后的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能准确可靠实现对电站各设备进行控制调节,集中安全监视和运行管理,实现全自动化运行。为弥补电站无人值班的不足,电站配置了视频监控系统,全高清无死角地监控电站的内外情况,为两级电站的安防和设备监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全方位视频监控

电站智能巡查系统同时具备网页端和手机APP端巡查功能,规范了管理巡查工作。管理人员只需要在网页端配置好巡查线路和巡查标准,巡查员就能通过手机APP实时接收巡查提醒和巡查任务。发现问题时,巡查员可以通过手机上将现地的情况通过拍照、录像和文字描述传到云端系统。管理人员实时收到信息提醒,即使不在单位,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来给出问题处理意见以及技术上的指导。

二级电站中控室现场

基于性能强大而稳定的电站自动控制系统,黄龙带水库两级电站实现远程控制操作,电站现场只保留少数值守人员,实现“遥信、遥测、遥控、遥调、遥视”五遥功能,有效提升电站综合管理水平,为黄龙带水库管理中心取得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黄龙带一、二级电站分别取得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以及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五个国家级荣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级电站综合值班室

建设区域型花园式单位

除了过硬的技术条件外,黄龙带水库怡人的自然环境也让水兜兜流连忘返。原来早在2017年,黄龙带水库管理中心就被评为“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黄龙带水库自建成以来便积极开展环境治理,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多措并举开展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利用生态流量补水设施,建成灯光喷泉,在单位公园打造出碧波荡漾、流水潺潺的水面,蜿蜒曲折的亭台廊架等一系列景观,为职工提供怡人、休闲的工作生活环境。

2019年以来,黄龙带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与Ⅰ类之间,优于功能用水要求,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4.8平方公里的水库水面碧波荡漾。

黄龙带水库管理中心环境怡人

近年来,黄龙带水库管理中心更是开展树木管理工作,使中心内树木得到有效保护。为摸清中心内树木基本状况,黄龙带水库管理中心早在2015年已对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大树作了一次详细的普查登记。在普查登记中,管辖范围内的大树均进行了登记建档,对每棵大树依其树种、树龄、胸径、冠幅、生长势、生长环境等做详尽记录。目前,正在建立大树信息电子地图,以后我们都可以用手机等电子媒体设备了解大树的分布位置及树木信息。同时完善标树木身份标识牌,增设大树身份二维码,扫码可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树木信息。此外,对存在根系裸露、腐朽树洞、树体倾斜等现象的古树大树采取相应的复壮措施,主要采取了修筑围栏、加固支撑、施肥等保护措施,使树木保持生机。

绿树成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