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古城内,孙文中路197号,有一座建成刚满1年的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记录了中山“出海”闯世界的历程。
踱步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气磅礴的主题漆画:伶仃洋上,波澜壮阔,中外帆船络绎不绝。这也是百年前,“香山人”扬帆远洋的场景。
1879年,孙中山先生经拱北入澳门往香港,再漂洋过海赴檀香山,第一次真正走出国门。站在轮船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中山先生感触良多,给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写下了复信,心中感慨“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俯瞰孙中山纪念堂公园,中山城市原点就在此地。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毗邻澳门的香山人,得风气之先、地利之便,开启了漫长的海外移民史。较于其他华人,香山侨商更早地接触了西方文化。他们海纳百川、思想开化,学西洋之技艺,熟夷情通夷语,在海外抢抓了独特的“商机”。随着唐廷枢、徐润等“香山买办阶级”崛起,一批又一批海外香山人实现了早期民族资本的积累,带动了香山近代工商业的起步。
响应当年“实业救国”的爱国主张,一批批归侨衣锦还乡、出资援建家乡、投资开铺。马应彪、郭乐郭泉兄弟、蔡昌、李敏周等香山侨商回国创办了名噪一时的中国近代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大新”“新新”。
他们敢闯敢试、创新思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办“环球百货”、聘用女售货员、“不二价”“顾客至上”等理念。香山侨商创立的四大百货公司的诞生,在中国现代工商业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文西路步行街。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胸怀天下,敢为人先”逐步成为香山侨胞群体的精神内核。从商业到经济,从思想到文化,他们的贡献被镌刻在孙文西路上的骑楼木雕上。
改革开放以来,郭得胜、杨志云等港澳乡亲及海外侨胞,掀起了回中山创业、兴医办学的热潮。
如今,大约有百万人在海外,成为中山与全球联系的重要桥梁。华侨博物馆都要接待从海外归来的游子。看着博物馆展出的500余件文物实物,他们似乎能窥见,海外中山人百年来曲折而又辉煌的归家路和奋斗史。
【足迹】
中山海外侨胞的“足迹”。 南方+ 曾艳春 制图
改革开放后,中山海外侨胞回乡投资情况。南方⁺ 曾艳春 制图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 张培发 罗丽娟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制图】南方+记者 曾艳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