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青少年人文社科普及平台“羊城少年学堂”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三楼报告厅迎来第450讲《高山流水——古琴知音乐享会》,在本次讲座中,大小读者一起了解古琴、欣赏古琴,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音人”。
活动现场
6月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所在的月,本次讲座邀请“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非遗基地普及宣传专家区君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乐器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区宏山为主讲嘉宾。
活动现场
两位区老师结合现场演奏,从古琴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再讲到古琴的构造和流派,最后讲授古琴谱以及古琴的基本演奏手法。古琴音韵独特,有“空灵苍远,古朴幽深”的特点,弹奏时使人有君子谦和之风,其构造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可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在各地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琴流派。其中岭南派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在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不少有名的琴人,也留存下了极有价值的古琴乐器和琴谱。
活动现场
区君虹师从杨新伦先生学琴数十载,继承了杨新伦先生古琴与武术兼修的“剑胆琴心”艺术风格,并与老师共同开创了当代岭南古琴斫制和传世老琴修复之先河。他现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顾问、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广州文化100双手”之古琴修复、制作能手。
活动现场
活动当天,区君虹将《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一书赠予图书馆。
作为目前岭南琴坛辈分最高、年资最长的琴师之一,区君虹是当世少有集操缦、修复、斫制于一身的古琴名家。他在此书中将岭南古琴理论、艺术风格悉数呈现,对自己半世纪古琴艺术人生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总结,对后人传承岭南派古琴之弹奏、修复、斫制技艺大有裨益。
活动现场
据介绍,“羊城少年学堂”自2015年9月12日开启第1讲以来,以“每月一主题”为做法,邀请文学、教育、艺术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到馆开讲,让读者通过活动汲取人文社科知识。
活动现场
为配合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羊城少年学堂”每年6月组织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知识科普讲座,受到大小读者们的欢迎。
南方+记者 沈丛升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