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教育工委党校的成立标志着陆河县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启了陆河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一名陆河县委教育工委的负责同志如是说道。
不久前,在陆河县教育局举行了各级党校工作推进会暨县委教育工委党校成立挂牌仪式,标志着陆河县首个行业党校正式成立。
近年来,陆河县扎实推进省委“百千万工程”、市委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绿美陆河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聚焦各级党校高质量发展,统筹整合各领域资源,打造“三大体系”,不断注入各领域党校新动能。
因地制宜,打造立体化阵地体系
党员教育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中心环节,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做好党员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党员教育的新途径与新办法。
陆河县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整合全县党员干部教育资源,分级分类建强各级党校,成立“1+8+N”党校培训联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不断夯实党校事业发展基础。
新成立的县委教育工委党校,从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着力,并与县委党校形成了阵地共享、师资互补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拓宽“万名党员进党校”专业化培训渠道。同时,对标对表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创建等工作部署,探索制定镇级党校规范化建设星级评定实施方案,以镇级党校示范建设考核指标为导向,做优镇级党校阵地建设。
创新模式,打造多维度培训体系
针对个别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主动性不强、培训形式单一、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根据党员群众不同的培训需求,陆河县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制度优化、多元创新、学用结合,打造了“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把村(社区)、“两新”组织、教师等各领域党员纳入培训范围,统筹安排接地气的理论课、贴时代的党性课、重操作的实训课、可借鉴的案例课,增强党性培训的感染力,形成多维度培训体系,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教育。
在陆河县能看到,有不少露天党课“走村入户”。陆河县把各领域党员与自身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现场教学基地,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等,由党员“点餐”、党校“接单”、老师“送餐”,办好短期培训班,今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累计培训基层党员7000多名,实现党课“说教式”向“交流式”转变。
对于行动不便等老党员、困难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覆盖党员约200人次。同时针对党员教育不易集中开展的现实问题,以“党课直播+线上云课堂”将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由“线下”延伸到“线上”,让党员群众实现了从“让我学”到“我要学”、从“没有时间”到“挤出时间”的转变。截至目前,利用线上直播课、节日党校等开展专题培训班20余次,培训党员3000多人次。
凝心聚力,打造高质量师资体系
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工作质量和效能直接影响着党员能力素质提升的成效。那么如何推动师资力量从“散”到“聚”、从“优”到“精”的转变呢?
陆河县通过“强化引才、注重培养、选聘教师”三种方式,建立起一个“党校教师+党政领导+技术专家+乡土人才”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从省委党校、市委党校等上级部门选聘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到县委党校授课,并依托各级党校的教学资源,汇聚全县各领域各行业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以及专业技术骨干合力,组建了37人的党校师资库。
各镇级党校统筹整合党员领导干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土专家”、榜样人物等人员力量组成不少于20人的镇级党员教育师资库,涵盖政治理论、实用技能、党建业务等领域,精准对接党员群众需求,科学安排最佳授课课程,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如将陆河县日耀农夫油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纳入师资库,为农村党员传授油柑种植技术,培育更多优秀的“田秀才”“土专家”。
据统计,2023年,陆河县共邀请71名省市党校教授到县委党校授课,聘请县直部门、镇党政领导、专家共74人到县委党校授课134次,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陆河组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