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刺绣、厦门漆线雕
开封汴绣、绛州鼓乐……
曾经,提到“非遗”
有人会觉得很遥远
而现在
它们以年轻的方式
令人们看到了它们的灿烂与珍贵
更感受到了它们活泼、亲切的魅力
惊艳!福田中心区
冒出一片发光的“竹林”时节
青翠欲滴、油光发亮
缀满一个个小灯
夜晚时分点亮这些“竹子”
弯曲、缠绕、镂空
极具层次感和融入性
在车水马龙映照之下
这又是一处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风光
▲非遗艺术装置之一——《湾区》。来源:深圳晚报 何雨衡 摄
这些“神奇”的竹子从哪来?
竹子里头有啥“门道”?
原来,这是将在
“向尚看——非遗艺术装置展”中
亮相的非遗艺术装置之一
——《湾区》
作品以竹为载体
用环保自然的竹子和竹编元素
构成了动静相宜的场景
创作者以年轻的方式
传承了千年的竹编艺术
与观众的对话
更让人近距离地感受非遗的魅力
超400万人次!
非遗魅力闪耀深圳文博会
舌尖上的地道风味
掌心里的千年技艺
传承中的中华瑰宝……
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
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
非遗文化与时代元素
相得益彰、大放异彩
▲点击阅读《宋朝“顶流”现身深圳,美呆了!还有……》
一面大鼓上
一群服装各异、喜笑颜开的
“小人儿”正在上面载歌载舞
这不是大家眼中
活脱脱的“手办大集会”吗?
上过春晚的《碇步桥》“闪现”文博会
一个个江南女子从碇步桥缓步走来
曼妙舞姿融合三维立体背景
让人仿佛置身水乡
武汉地标黄鹤楼
光雕基座部分
由《荆楚文库》丛书组成
底座上放着一排可爱的江豚玩偶
烧鹅、梅菜扣肉、杨桃……
一桌子精美粤菜
都是石头做的
云浮石艺的神功
让多少吃货眼泪从嘴角流下?
碧蓝水中的绝美舞姿
绣裙纷飞与鲲共舞
绢色画卷立于水中……
三人行影业
带着AUA水舞首次参展
展示出水下舞蹈强烈的视觉冲击
吸引众多参观者停留驻足
唐三彩
这个炫酷冰箱贴可“闭眼直入”
从设计到烧制皆为纯手工制作
既有釉料的流动性与多变性
又有唐三彩的文化性与艺术感
妥妥成为了“时尚家居单品”
从简单的文物复制品
到手机壳、冰箱贴
再到充满创意的国潮手办、数字藏品
非遗文化越来越注重“年轻表达”
年轻的传承人用热爱
将非遗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
让非遗文化“活”了起来
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这届90后算是把“非遗”玩明白了!
深二代,推广中国传统色彩
陈科霖
深圳市宝安区90后
2015年深圳大学服装设计系毕业后
便拜师非遗传承人黄荣华
全面学习植物染色技艺
完整掌握手艺之后
他在深圳宝安创办植物染基地
通过传统植物染色
与服装设计结合的方式
复兴植物染色这一传统技艺
植物染色彩柔和、优雅、纯正
还能提炼许多细腻的中间色
并且颜色越洗越柔和
色彩会随着阳光、水的融合
而变得越发自然
对于植物染的独特艺术价值
浸润其中多年的陈科霖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致力于古法染色的保护、推广
走出一条“非遗”保护的新路子
▲点击阅读《人生“Easy”模式?90后深二代说NO!》
他在一雕一琢中,匠心筑梦
作为95后的白霆麒
从九岁就开始接触
国家级非遗项目合浦角雕
对于这项技艺的传承
充满了使命感
他正在竭力
将合浦角雕工艺制作成的梳子、发簪等
与文创融合起来
并在包装上依照年轻人的喜好
将这些小工艺品做成非遗文化礼盒
在工艺品设计上也加入了海洋文化特色
通过文创类的手工艺品
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合浦角雕
▲广西合浦角雕细节图。来源:深圳晚报 严文婷 摄
会绣花的男孩子,太棒啦!
95后的“哩尢”
作为一名布依族人
蜡染和刺绣是他从小
就耳濡目染的非遗手艺
“就像做饭洗碗一样日常”
他为了能让人们将技艺
运用和传承下去
开始在直播间教刺绣
其中有一位高校老师
受他的影响在学校开了特色课
每天晚上来直播间打卡
白天再将新技法教给学生
他用一颗诚心
努力让布依族刺绣的
文化内涵被更多人看见
她让千万人认识了福建漆艺
90后女孩钟婷婷
从小喜欢手工
在进入大学时
本想学服装设计的她
被调剂到了漆艺专业
她一度很沮丧
直到台湾漆艺大师黄宝杰
和福建漆艺传承人沈锦丽陆续来上课
她才慢慢感受到漆艺的美
并沉下心来学习
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
将漆线雕和漆艺融入到生活里去
让更多人了解到
这个精致又霸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漆艺
青春点亮梦想
匠心传承文化
他们有的是子承父业
有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但无一例外
都对传统技艺充满了热爱
并敢于用新技术、新理念
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非遗的传承与发扬
相信更多年轻人正在路上
中国的美
需要中国的“更美一代”
接续传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