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天气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空调病、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中暑等,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热射病,这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科普时间:
一、什么是中暑?怎么分类?分别有哪些症状?
中暑是指高温或伴高湿环境下,引发人体散热功能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神经功能损害的一组急性病。
(图源:百度图片)
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多,是机体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热致急症,临床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又分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如及时到阴凉地方休息,补充淡盐水,症状可以自行缓解。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此时应及时到阴凉地方休息,补充淡盐水,如仍有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3、重症中暑(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热痉挛
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仅补水者,是一种短暂的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有关。
热衰竭
指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紊乱的表现。肌肉痉挛伴有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图源:百度图片)
热射病
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超过40℃ ,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症。 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
(图源:百度图片)
(1)劳力型热射病
见于健康年轻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头晕、反应 迟钝,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上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面色潮红或苍白,开始大汗、冷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休克等。
(2)非劳力型热射病
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一般在室内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下逐渐起病,1~2天症状加重。
热射病早期受影响的的器官为脑、肝、肾、心脏。心率160~180次/分,横纹肌溶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现急性肾衰、肝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50%或以上,是临床上最严重的中暑。
二、如何预防与自救?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的发生、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
高温天气户外活动或工作如感觉头晕、心慌、胸闷等应及时警惕中暑或热射病发生,立即停止活动和工作,转移到通风、阴凉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促进散热,用冷水擦身、电风扇扇风,有条件可进入有空调的房间,口服淡盐水,当休息及补水后仍未见好转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情况严重的应立即打120求救以免耽误病情。
老年人体质虚弱,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高温天气的适应性差,加上皮肤及汗腺退化,不能及时排汗散热,加上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中暑及热射病症状并不典型,所以当老年人出现头晕乏力、发热、神志淡漠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热射病如何救治?
1、总体原则
“十早一禁”原则是热射病治疗的首要原则,且要始终贯彻全程,“十早”: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补凝抗凝、早肠内营养、早脱水、早免疫调理;“一禁”是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
2、救治关键点
迅速降低核心体温、血液净化、防治DIC、对症支持治疗。
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
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是中山市治疗手段齐全,规模最大,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急症专科,广东省中医急症重点专科,中山市“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岭南中医急诊联盟单位,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单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了多项中医急诊药物临床试验,致力于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为患者提供规范、个体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通讯员】吴志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