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
鹉
热
病
Parrot Fever
Attention
家里养了鹦鹉、鸽子等鸟类的朋友注意啦!!
近期多地出现了“鹦鹉热”病例
~ 大家需提高警惕~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热、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群通过接触带菌鸟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而感染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常见能传播“鹦鹉热”的鸟类
除了鹦鹉,金丝雀、鸽子、海鸥等飞禽也是常见的传染源。
最初病例多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故命名为“鹦鹉热”。
“鹦鹉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5-21天,最短3天,最长45天。
常见症状:突发高热(39-40℃)、伴头痛、寒战、干咳等,部分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表现。
严重症状:重症患者或抗生素耐药的患者,可能诱发肺炎、心瓣膜炎甚至死亡。
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哪些人容易感染“鹦鹉热”?
人群普遍易感,从事鸟禽类养殖、运输、交易、屠宰、加工的人员,及鸟类爱好者为高危人群。
人群大多是偶然接触带菌鸟禽类或吸入其带菌分泌物、排泄物而导致感染。
如何预防鹦鹉热?
(1)养鸟爱好者不能亲吻宠物鸟,即使外表健康的鸟类也可能已携带病原体。平时定期清洁鸟笼,清洁时提倡“湿式作业”(先喷洒适量的水),并戴上口罩和手套。
(2)鸟禽类从业人员每日做好档口、载具清洁消毒,清洗时做好防护,佩戴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穿水鞋。
(3)购买活禽时保持适当距离,接触鸟禽后彻底洗手,烹饪禽类时需彻底煮熟。
(4)接触可疑鸟禽后,出现疑似症状者应尽快就医,主动告知医生接触史。
鹦鹉热病,需预防
爱鸟有度,讲卫生
END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防科
编辑:海珠区健康教育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