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城市街拍再一次走上风口浪尖,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
实际上,街拍一直游走于自由创作和侵犯隐私之间。
在街拍被再次讨论之际,个人隐私的商品化、容貌穿着的待价而沽,是街拍乱象中最应该被关注的地方。
01
街拍,究竟在拍什么?
提到街拍,在北京生活的利奥(化名)深有体会。
在北京时尚的商业街区,除了光鲜亮丽的年轻人,另一道“风景线”就是手持长枪短炮的街头摄影师。
“老法师”是这类街头摄影师的绰号,他们大多为中年男性,摄影设备价格不菲,且常年驻扎商圈,拍摄套路自成体系。
他们的镜头对准的大多是年轻漂亮的女性,利奥也曾是镜头下的对象,她说有的被摄者发现被拍会挡住脸快速走过,也有人似乎见怪不怪。
实际上,这类摄影师大多比较鲁莽,往往不经过被摄者允许,甚至有偷拍行为。
和他们不同的是,有些街拍摄影师会先上前询问,并告知对方最后照片会被发布到网络上,双方达成一致再拍摄。
很多街拍摄影师的作品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但是他们的账号风格大相径庭。有的专注于潮流穿搭,有的则明显关注女性身材。
商圈步行街人流量大,对于想要免费模特和场景的摄影师来说,保证了拍摄的样本数量。
然而现在,做街拍的人越来越多,流量不够分,偷拍、未经许可和博眼球的拍摄也就越来越多。
可以说,部分街拍已经慢慢从“潮流”转移到“噱头”上了。
02
街拍产业链
收入不菲
风吹日晒,还考验体力,是什么吸引摄影师选择常年做街拍?
街拍带来的利益,来得直接又丰厚。有摄影师表示,有人会把照片卖出去。
那么,街拍的照片被卖到了哪里?
有网友表示,自己是多个街拍网站的会员,一年要交好几百块钱来解锁各种各样的街拍照片。
这些网站多以街拍命名,首页铺满了大量女性街拍照,场景以街边和公共场合为主。网站上的关键词筛选、按类分区等功能也应有尽有。
以某网站为例,首页的显眼位置有“快捷导航”按键,可以自行搜索关键词,还可以分类点击选择“专区”。图片上的被摄者有的只是乘坐扶梯,或坐在椅子上,而这些照片的标题无一例外,都是一些低俗的表述。
除了照片,不少网站还有视频,但播放需要开通VIP。这类网站大多是投稿制,摄影师投稿后可以获得报酬,网站再采取会员制,向用户收取会员费。
有摄影师表示,能把照片卖给网站的,几乎都是和网站有固定的合作。有的网站标榜自己“买断”了照片,给摄影师的报酬相对也更高。
在某商圈做过两年街拍的摄影师仙仙(化名)说,就算一个街拍摄影师只能拍到10个人,但上传到网站上也能获得数百块钱的报酬。
有些摄影师靠在社交平台上接普通客户的约拍订单,以及品牌的商业合作获得收益。仙仙表示,街拍摄影师的社交账号粉丝做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接商业合作,一条合作的价格是粉丝数的10%上下。也就是说,5万粉丝左右的街拍摄影师,一条广告能赚5000块钱。
03
自由摄影和侵犯隐私之间
有界限吗?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李圣律师解释,正规街拍与偷拍有两个重要的区分点,一是是否经过被拍摄者的同意,二是是否有正当的目的与用途。
“摄影师应尽到审慎告知义务,街拍行为的合法性必须来自当事人明确表示同意。街拍作品如若没有征得肖像权人同意,可认定为侵权。”
也就是说,热门商圈的“老法师”们,即使没有躲在暗处,拿着长焦镜头当着行人的面拍照,只要未经许可,也是偷拍。
而且,是否构成侵权,也不以是否盈利为标准。
李圣表示,不论是发到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只为展示、不为盈利,还是卖到街拍网站上获取报酬,只要未征得被摄者的同意,将其照片或视频公开发布到社交媒体上,都可能涉嫌侵犯被摄者的肖像权。
摄影进入公共空间,必然会与隐私产生冲突。无意的侵权时有发生,故意的牟利行为则更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
无论什么“街拍圣地”,无论个人打扮如何时髦,街拍都需要征得当事人明确的同意。人们对美的渴望、追求与展示,都应当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我知晓、我愿意,然后才有街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