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云,云计算;中间有网,通过老百姓智能手机可以感知问题;地上有网格,小事网格员自己就能办理,大事不出镇。随时知道,随时处理,把所有的难事、急事、大事消灭在萌芽状态,这种动态化、精细化、依靠人民群众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正在全国推广开来。”
近日,在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上海财经大学、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3社会治理与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会议暨第四届镇长论坛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生动描绘了城市治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并强调5G时代网格化管理更需要向深度数字化转型。
网格化管理很“管用”
“到今年为止,基本上90%以上的城市,还有50%的镇都已经实行了初步的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势不可当,越来越普及。”仇保兴介绍。网格化管理为何能在全国推行?归根到底,还是“管用”。
“九宫格实际上来源于大禹治水,大禹把复杂的山川城市关系分成九个方格,在每个方格里面把水、城、田、山之间的关系化复杂为相对的简单,化动态变成相对的静态,化多因素变成相对的少因素,每个格又与相邻的格进行组合,所以大禹治水成功。九宫格就是几千年前的网格化管理。城市就是一个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动态,越来越多因素的复杂管理系统,用大禹治水的九宫格,化复杂为简单,化多因素为少因素,化动态为相对的静态,这样治理起来就容易了。”仇保兴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网格化管理的最大优势——从粗放的管理转向精确的管理。
仇保兴接着指出,“通过网格化管理解决社会问题时,从网格员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形成感知、运算、执行、反馈再到感知的一个闭环。这个闭环使得一切马虎、一切偷懒都站不住脚,使得管理更高效。”
“网格化管理把年终的评变成随时评,把领导评转成群众评,把政府评变成现场评,这个评价分分秒秒、时时刻刻、人人参与,既对下、也对上,使得管理成为一种全周期、动态管理。”仇保兴说到,并进一步指出“现在这种网格化管理把城镇执法和服务单位多部门变成一网打尽,把遇事互相推诿变成事先定位、事先确责,把基层监管难变成事项公开、人人可管理和监督,使得管理由分散走向综合,为市民服务的质量就提升了。”
“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平台是智慧城市的‘物理平台’,是政府提供的重要公共品;而‘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精密结合的应用模式,是能够落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仇保兴总结到。
网格化管理迈向“数字城管”
“十五年的历程,网格化管理已经星火燎原,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深浅不一的实践,网格化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短板也很明显。”仇保兴说到,并指出,“特别是进入5G时代,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网格化管理也面临向深度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什么是智慧城市?仇保兴认为,智慧城市由“四梁八柱”构成。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平台是最主要的基础性部件,一网通办放管服信息系统、城市安全核心公共品和公共资源信息化共同构成“四大主梁”。而智慧安保、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园林绿化、智慧公共医疗、智慧公共教育、智慧能源我“八根柱子”构成整个智慧城市的支柱,再把运算中心统一起来,一个城市,一个智慧管理的系统集成就可以实现。
“通过这样的顶层设计,将精细化的管理、全面的感知、互联互通、广泛的协同综合发挥作用,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形成深度智能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新模式。”仇保兴进一步指出,“这种管理的模式,能够实现综治维稳、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各项功能高度集成,花钱更少,见效更快,群众更满意。”
同时,仇保兴也强调“要形成这种管理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标准完善起来”。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化管理”标准体系,先有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再有国家标准。再就是对每一个地方的网格化管理+政府数字化进行定期评估,开展“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系统评价,通过评估找出毛病,然后不断深化、改良,推动智慧城市的主梁不断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话
南方+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基层网格管理员的积极性?
仇保兴:如果网格员没有高度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的话,网格就是一个空白的网格。那么现在我们有许多北方的城市走了一个误区,把网格员搞成一个事业编,搞成是一个铁饭碗,搞成一个是谁都不拿他没办法的一类官僚,那么网格员就会退化成了一个没有服务性的职务。
网格员的好坏应该由网格的老百姓来评价,网格员他应该24小时都保持智能手机的开机的状态,在网格内应该是第一责任人。所以网格员应该是他的知识面要求高,而且能够扎根于当地的群众,同时能够全心全意为当地人民服务,在机制上是灵活的,干得不好随时调换,干得好给予奖励。
这样一种模式是必须是有第三方的参与,也就是完全是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是物业管理的新模式,而不是行政管理的东西,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如果变成行政、变成官僚,那10个网格员还顶不上1个居委会阿姨,对吧?如果是机制好了,1个网格员就发挥原来20个阿姨的作用,这个就使治理的成本大大下降,治理的精细化大幅上升。
南方+记者:网格化管理等全域治理模式如何助力城市微循环?
仇保兴:全域治理其实是整个城市的空间,一个全域里边是大中小城市;第二个全域城市里面包含了城市跟乡村这两个板块,我们强调城乡要融合;第三城市是安放在一个自然的农业生产板块上面的,所以全域治理第三个特点就意味着山水林草田城一起治理。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整个区域发展更好地可持续。
这个核心问题在什么地方?核心问题要认清主次,在这三个方面,城市是主要的矛盾。75%以上的二氧化碳、废物、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是城市带来的,影响乡村的90%的废物、90%的废水、90%的污染的空气是城市扩散的。
对周边的自然、对周边的农村来讲,自然和农村是城市的根基,根基要是不健康,根基要是不可持续的话,那么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就是无本之源,对吧?所以要现在着眼于全域治理,也就是说大中小城市,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的底板共同来进行治理。
那么治理的最好的手段也就是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从主要矛盾着手,也就是说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要减少对周边环境、对农村、对小城市的种种排污、污染和干扰。
第二要使这些生产的要素在大中小城市、农村之间能够高度地相互融通起来,所有生产要素都能够通过市场化机制,通畅地交流。
第三是对这些核心的大城市,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我们要推行微循环,降低它的污染水平,提高它的自我治理水平。那么是说它的所有的废物、废水、废渣、废气都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从而减轻对周边小城市、农村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更重要的就是城市的一些好的生产要素要辐射到农村去,辐射到边远农民群体中去,带着他们发展,这样全域的治理就能够实现。
【南方+记者】柴亚娟 周中雨
【视频】付宗亮 实习生姚凯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