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留老街原貌请华侨回家看看,发力数字经济“聚数联侨”

南都广州
+订阅

汕头市小公园,汕头开埠后最早的商业区和市中心,自20世纪30年代建成至今,仍然人来人往、生意兴旺。

以位于小公园中心的中山纪念亭为起点,五条大马路向周边放射延伸,指向港口,寓意“要让每一条街道通向大海,让每一个华侨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6月1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团走进汕头市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讲解员这样向记者介绍,历经沧海风雨又经保育活化,小公园的面貌如初,已成为海内外闻名的文旅和红色“打卡点”,更是海内外潮汕乡亲的精神家园。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其中两次提及汕头。汕头如何做好这篇文章?以小公园保育活化为切入口,或许能从侨文化角度略窥一二。

老街区保留原貌

让华侨能够“回家看看”

以中山纪念亭为起点向四周延伸的马路两旁,是整齐排列的骑楼建筑群。在规划范围2平方公里、主要街区面积0.73平方公里的小公园开埠区里,保存着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近代骑楼建筑群,20世纪初由归国华侨投资建设。

“我们为什么要把原貌保留至今?小公园街区的设计理念是‘让每一个华侨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些骑楼是华侨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近年来,汕头市通过立法保护、修复改造,就是为了向海内外华侨完整展示街区原貌,让他们能够回家看看。”讲解员说。

南都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以来,汕头市先后印发《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等条例,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017年3月,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坚持“修旧如旧、修新如旧、不增不减、原貌修复”的原则,强调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延续历史文脉。

据汕头市金平区城市更新局综合股股长江跃楠介绍,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工程分为两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开埠区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17条道路上约350栋、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骑楼群修缮改造;沿街道路升级改造;智慧安防系统工程等内容。为了遵循修旧如旧等原则,相关部门通过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参考历史照片、借助民间力量等多种手段,对小公园的建筑群进行保育修缮。

与此同时,小公园开埠区还保留了有机的生活气息:汕头特色美食、工艺品……骑楼下的商铺挂着各式招牌;一批非遗大师工作室进驻形成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定期举办市级大型文化艺术主题活动,举办潮剧、李家拳、写侨批、讲古等非遗文化演艺活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31日,核心区客流总量已接近950万人次。

“小公园的历史已有上百年,很多华侨小时候都回来过这里,或者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对这里的建筑和城市肌理很有感情。如果我们把这些建筑修好,能在凝聚侨心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汕头市金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晓洁表示,近年来,汕头市大力招引海内外人才,许多人来到汕头的第一站就是小公园,“他们将这里的宝藏小店、文化艺术大师工作室以及传统美食小店都挖掘出来,自发放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无形之中也帮助我们塑造了城市形象,助推对外传播潮汕文化。”

发力数字经济

搭建通侨联侨“数字桥梁”

文化是纽带,汕头近年越来越重视活化利用以小公园为代表的文化建筑资源,让其成为连接海外华侨的桥梁。除了以文联侨、以文引桥外,汕头也持续通过政策惠侨,通过经济聚侨。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即是落实这一举措的重要平台。从华侨试验区名称可看出,经济和文化是两个重点发力方向。采访活动过程中,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俊毅介绍,在经济聚侨方面,近年,华侨试验区谋划建设汇侨联侨绿色算力节点和聚侨联侨数字经济试点,搭建通侨联侨“数字桥梁”,把海外华侨华人通过跨境链路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聚数联侨”。 

广东数云科技有限公司即是代表企业。董事长裴斌介绍,数云科技主要从事新型互联组网服务及其关联服务,通过国际海缆连接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并通过这些地区中转覆盖东南亚、北美、欧洲区域,帮助国内外企业提供数字“一带一路”的企业跨域互联组网以及IT信息化服务。目前,企业服务客户已达300余家。

“数云科技将联合合作伙伴在汕头投资1亿~1.5亿元人民币,围绕汕头打造全新的互联组网服务网络,并将在合适的时间点建设本地大数据算力中心,利用汕头华侨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和相关基础设施带动合作伙伴在汕头落地投资,或者发展相关的业务,成为华侨试验区的基座型企业,服务来汕投资、在汕落地的国内外企业。”裴斌说。

汕头市众联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则是致力于服务跨境电商的代表企业。总经理张青山介绍,企业通过建立一套多平台、多场景的跨境收付款解决方案,帮助跨境企业便捷、高效进行外汇收付及结售汇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和成本,架起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

刘俊毅介绍,除了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力外,华侨试验区还在积极谋划建设华侨产业园,引进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等项目,推进侨资总部经济产业聚集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梁思华 蒋臻

摄影:南都记者 刘威 李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