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出口企业先有田公司的用电工程因线路走向问题协商未果,这涉及电力局等多个上级单位,单靠我们难以处理。企业发展是大事,要尽快上报镇党委协调解决!”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松山村赖屋山村民小组长伍时安颇为焦虑。问题向上反映后,该镇党委书记冼淑娟带领赖屋山村村民小组服务团队到达现场,详细了解情况,与电力局、村民等进行协商,最终敲定方案,成功解决了问题。
镇党委书记每周到各村(社区)巡村走访、接访,是旦场镇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旨在重点打通基层治理的“急难”问题。今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旦场镇在全镇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质增效。与此同时,旦场镇党委将“书记周访”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紧密融合,进一步探索基层治理解题思路。
网格化管理提升了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但基层网格服务半径过大、服务力量不足导致的群众诉求难以满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自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施以来,旦场镇通过将包村干部、村(社区)干部、驻村民警和律师、五级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整合成一个服务团队,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凝聚网格合力,以解决过去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单打独斗、事倍功半等问题,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迭代升级。目前,旦场镇已组建服务团队共计149个,服务团队人数超800人。
服务团队组建以后,旦场还在运行机制上花了不少心思。其中,根据需解决事件的性质不同,比如矛盾纠纷调解、治安维护等,由镇主要负责领导精准调配人员组成不同的服务团队,以快速化解问题。据统计,自组建服务团队以来,旦场镇解决群众疑难热点问题达351个,累计服务群众19035人次。
组团式服务顺利运转起来,但旦场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组团式服务对于解决一些‘急难’问题时效性不够强,尤其是一些村级服务团队无法解决的事情。”因此,如何能够实现快速、精准决策和协调?旦场镇尝试将“组团式服务”与“书记周访”进行深度融合,由镇党委书记每周带领服务团队进行走访、接访,以延伸组团式服务的触角,提升“急难”问题化解时效质效。
在此机制下,一些村级服务团队难以入手的“急难”问题得到了快速解决。清明期间,生龙芦村邓、杨两姓因百年祖坟矛盾又产生纠纷,场面一度僵持。冼淑娟等该镇主职领导接到反映后,迅速集结驻村律师、民警到场协调,通过律师普法律、民警讲执法、书记亮承诺,集多方力量顺利解决纠纷。据悉,自“书记周访”项目实施以来,该镇解决企业、村民等“急难”问题达30余个,为民服务模式得到深化和延展。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冯冠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