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珠三角九城怎么干?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推出22条政策,保障制造业当家战略高效有序实施。这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施工图。广东要推动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工业上楼、5.0产业新空间……“制造业当家22条”中的一个个新名词、新举措正在珠三角上演。珠三角九城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吹响制造业提质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南方+推出“九城看当家”系列报道。在江门,我们重点关注如何闯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新天地。
“我要找一片7万平方米的好土地。”最近,深圳市强瑞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秘游向阳“跟团”上百家深圳企业走进江门,寻找产业有序转移的目的地。考察鹤山工业城后,他有了些底气:“这里已形成智能装备行业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集群,海目星、创维、得润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并发展壮大起到了示范作用,是不错的选择。”
游向阳脚下这片园区,是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下称“江门主平台”)的组成部分。今年初,广东省提出,支持江门等地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江门划分出规划总面积78.50平方公里的主平台范围,并将争取到的近5亿元省资本金支持,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深植引凤梧桐树。
东风正劲,本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空间后发优势的江门,因为主平台政策的到来更具“含金量”。一片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中央工厂”,在江门崛起。
今年4月江门主平台建设成绩单。
企业“拎包入驻”
今年5月,江门主平台升级为全省5个重点支持建设主平台之一,在省财政首批2.4亿元资本金支持的基础上,拟再获2.5亿元资本金支持,并在空间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重大产业布局等方面享受集中支持。
如今,这些资本金成功撬动一批银行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中,有效提升主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让企业来了就能“拎包入驻”。
园区配套设施拔地而起。图为园区冷链物流企业。
“水步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的污水处理能力是1万吨/天,现在负荷率已达到86%。”负责台山工业新城生活生产污水的处理。台山工业新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聪介绍,这些年随着园区落户企业增多,污水处理厂的负荷逐渐增大。
省财政支持资金的到来,让这个计划驶上了“快车道”。张小聪说,目前项目二期正全力加速建设,建成后处理能力可以提高到4万吨/天,满足园区新进驻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水通、路通、电通,是企业项目进驻园区牵挂的事情。在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省支持资金被投入园区标准厂房、生活配套设施、市政道路等的建设上,鹤山市址山镇党委委员吕国达描绘:“等路网打通后,园区前往圩镇只要5分钟,去往最近的医院和学校也只需10分钟左右。”
更多配套设施拔地而起。走进开平江门产业转移园,集仓储、物流配送、国际贸易、转口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翠山湖物流仓储基地项目加速推进。开平市翠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引入国内龙头物流公司、跨国物流公司等进驻经营,为园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物流保障。”
项目“跑赢时间”
50台打桩机同时作业,脚底传来震感,这样壮观火热的建设场景,吕国达也是第一次见。
自从4月份开始动工以来,位于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鹤山园区的隆基绿能光伏组件项目,就在抢抓工期、全速推进。该项目意向总投资100亿元,将建设年产30GW光伏组建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首期10GW单晶组件项目目前总体完成率约8%,争取实现“1年内拿地、动工、投产”。
挖掘机的回声从不远处传来。在隆基绿能落户园区不久后,其配套企业、全球领先的综合玻璃制造厂商信义集团就决定在鹤山增资扩产,生产优质浮法玻璃、建筑节能玻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目前,该项目施工进度已完成12%,预计年内完工。
隆基绿能光伏组件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产业聚集、建设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硅能源产业链发展势头迅猛。今年前4月,该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83.2%,增速位居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之首。
放眼江门,主平台范围内已有隆基绿能、联塑班皓、信义玻璃、创维显示、牵牛生化制药、新达新金属、富华重工、海亮铜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率先落户。江门市工信局预测,今年江门主平台工业总产值可达700亿元,力争到2027年超1200亿元。
在主平台的强势带动下,全市制造业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全市300个重点制造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57.4亿元,1—4月已完成投资185.9亿元,快于时序进度7.3个百分点。
江门主平台范围及现有重点企业。
招商“全员出击”
今年以来,江门招商人的行程排得密密麻麻。江门提出,2023年要引进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占比不少于80%,推动工业投资突破千亿元。
在“市级+县级+园区+驻点分队”群团作战的招商模式下,全市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肩负起招商责任,率队奔赴全国各地招商引资。40支招商小分队奔赴广深、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招商区域,落实15个市外招商驻点全员到位,开展重大招商项目攻坚。
一分耕耘有了一分收获。今年一季度,江门累计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含)项目107个,计划投资额674亿元,阶段性跑在了时间前面。其中,全市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含)制造业项目12个,计划投资额228亿元。中广核台山新一代智慧绿电升级项目、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一期扩建项目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相继落户。
如今,主平台的叠加利好显现,让江门空间广阔、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成本优廉等比较优势更加突出。
江门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来源地。
江门市人民政府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现阶段江门正围绕硅能源、安全应急、盾构机、新一代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产业全力招引大项目,重点加强对珠三角发大城市项目招商,吸引更多优质转移项目落户江门主平台。“现在我们有了更充足的空间,让优质的项目稳稳落地,把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
参天榕树百鸟来巢,形成“小鸟天堂”绝世美景,如今江门主平台深植梧桐树,向“金凤凰”展开了枝叶。
■专家点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
发挥江门优势承接大型项目落地
江门是省支持建设产业转移主平台的城市之一,主平台范围包括台山、江门(开平)、鹤山三个省产业园,其中已开发建设面积38.01平方公里,可新增空间40.49平方公里。
“这样的空间和比例在大湾区是难得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认为,江门拥有广东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强度低且集中连片,具备承接大型产业项目的优良条件。“已建设用地和可新增空间大致为1:1的关系,既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又能够承接大型产业项目落地。”
开平江门产业转移园内的能源保障企业。
好空间要承载好项目。江门是广东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城市之一,在主平台的产业定位中,江门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三大主导产业,兼顾发展汽车零部件、硅能源等两大特色产业,形成“3+2”的产业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优化提升现代轻工纺织(含水暖卫浴)和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
对于这样的产业发展定位,杨永聪表示认同。他表示,江门主平台兼顾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江门主平台自北向南布局的三大园区,在空间上分别与广佛、深莞中、港澳较好地实现了对接。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产业转移是破题的关键。杨永聪指出,产业有序转移既是提升粤东西北产业造血功能的机遇,更是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当前珠三角不少产业备受空间掣肘,现有的生产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产业转移是解决路径之一。”杨永聪强调,迁出地将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两翼和山区转移,不仅为承接地带去源头活水,为原有产业寻找到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同时也为迁出地发展新兴产业、完成转型升级腾出了新的空间,实现双赢。他提醒,产业有序转移应以空间为支点,加强合作两地在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产业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市场共同体。
【统筹】何山 潘晓晨
【文字】南方+记者 李霭莹
【图片】南方+记者 杨兴乐
【制图】区瑞香
【通讯员】刘正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