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东已进入“龙舟水”时期。交通集团连英高速以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抓好抓细抓实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做好防范。
在全长148公里的连英高速上,共有边坡2310处。由于多数边坡地质岩土体风化程度较高,岩体破碎,岩质软,岩性较差,加之区域汛期易受暴雨侵袭,降雨集中强度较大,不利于深路堑边坡的整体稳定,每年防汛压力尤为突出。
▲连英高速沿线边坡
去年“龙舟水”期间,广东多地雨量突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给高速公路防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结合辖区防汛重点点位和历年防汛防洪经验教训,连英养护制订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与路面积水处治专项行动方案,精细化开展边坡分级分类管控。
项目提前排查边坡风险,备足物资,24小时监测道路安全隐患,确保第一时间处治病害、第一时间出动应急、第一时间公布信息,全方位筑牢汛期公路安全防线,助推“红棉”养护品牌全面升级。
“人防”
绷紧“安全弦”
2月至今,连英养护压实责任,健全片区应急联动机制,全天候备勤应急。
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16组共2300余人次的边坡巡检力量,按照“一坡一表”,全覆盖巡查边坡2310处,重点排查路堑上边坡、路堤下边坡、临水边坡、半填半挖、填平区、陡坡桥墩台、隧道口仰坡等部位,发现局部病害108处,及时建立排查病害隐患台账,清单化整改闭合。
▲连英养护巡查人员全覆盖巡查沿线边坡
根据全面排查情况、边坡以往病害史和监测检测结果,连英养护对全线边坡实行了分级管理,Ⅰ级管控边坡7处、Ⅱ级管控边坡132处、Ⅲ级管控边坡2171处,依次由项目领导班子、养护工程部负责人、日养单位项目负责人挂点督办。
在分级分类管控机制下,新晋“坡长”赶赴各处边坡开展隐患排查,成为了连英高速上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我们这个路段地质情况复杂,有岩溶、断层破碎带、裂隙水、富水层,我们一般巡查的话都会定时定点,看边坡有没有滑坡、会不会出现堵塞之类。”一位巡查人员表示,除却常态化排查与记录,“坡长”和巡查人员们还需要完成结构物巡查动态二维码打卡。
▲巡查人员开展隐患排查,并做好结构物巡查动态二维码打卡
这套打卡装置主要设置在重要高边坡、桥梁、隧道处,内置电池,整体防水,可以实时生成动态二维码,让打卡者扫码上传信息至监控中心系统后台,以便掌握边坡实时状态,实现对养护巡查的有效监管。
“物防”
拉紧“防御网”
“我们设置了龙仙东、东华、石灰铺3个应急物资储存养护基地,充分储备吨袋、反压砂袋、彩布条、反光锥等物资,全力保障汛期道路安全畅通。”连英高速主要负责人介绍。
当前,连英高速已储备反压砂袋2000立方米、彩条布4000平方米、吨袋3500个、反光锥1800个、水马500个、发电机5台、抽水泵3台。拖车、铲车、挖掘机、吊车、推土机等防汛机械设备也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确保汛期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针对路面零坡段及路侧振动标线处排水缓慢问题,连英养护还在11处易积水的路段增设了UHPC装配式Ω型排水槽,适当调整振动标线排水开口间距,从根源上增强路面排水能力,缓解路面积水隐患。
▲在11处易积水路段增设UHPC装配式Ω型排水槽
“技防”
筑牢“守护堤”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北斗高精度定位综合应用及车路协同等先进技术手段,连英养护对灾害隐患点的地表变形、地表深层位移监测、支挡结构物倾斜、地下水、降雨量等进行自动化连续监测与远程数据传输,实现远程管控、智能分析、灾害预警“三管齐下”。
▲对高边坡进行实时监测
连英高速总工程师表示:“我们全线现在重点监测边坡有42处,借助位移监测、结构异常监测、深层位移监测等技术手段来进行实时监测和日常检测。当边坡变形到一定阈值时,它就会自动预警。”
一手抓备勤值班严“人防”,一手抓采储结合重“物防”,一手抓智慧监测强“技防”,连英高速将进一步全方位建成自然灾害“人防+物防+技防”“风险点+重点区域”的管控新模式,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要求,确保防汛物资备得足、抢险队伍调得动、应急设备运得出、关键技术用得上,筑牢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