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墟好多非遗节目,大家快来看!”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茂名主会场(油城墟)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热情高涨的群众纷纷呼朋唤友,共赴这场家门口的“非遗盛宴”,共享家乡“非遗瑰宝”的累累硕果。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茂名主会场(油城墟)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
此次活动设有非遗展演、非遗集市、非遗村晚等内容,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分会场之一,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活动地点设在茂南区金塘镇油城墟,意义深远,旨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加强对本土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致力将油城墟打造成非遗“传承人之家”。
非遗魅力大 群众笑开怀
6月10日上午,该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油城墟主舞台拉开帷幕。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少兰,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柯碧,茂名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陈思颖,茂名市广播电视台台长刘志武等领导共同推开活动启动杠,盛邀广大群众走进油城墟,体验一场“可赏、可玩、可品、可购”的年度盛会。
粤剧《梨园⻛采》。
舞蹈《橘红传奇》。
雨天丝毫挡不住市民与游客的热情。雨篷外,大伙撑着雨伞来捧场,就连穿着围裙的村民也放下手中的活赶到现场,为精彩的非遗节目欢呼鼓舞。启动仪式上,化州王家拳《岭南雄风》、茂南官地舞狮《八狮献瑞》、化州粤剧《梨园风采》、化州舞蹈《橘红传奇》接连登台。在场观众满脸兴奋,高举手机拍照记录,笑着高喊:“好!好!好!”
化州王家拳《岭南雄⻛》。
茂南官地舞狮《⼋狮献瑞》。
启动仪式后,油城墟骑楼下的非遗集市人头攒动。记者看到,我市各地的非遗传承人现身展技艺,引得群众啧啧称赞。“茂南的阿朱家籺果然香,每咬一口都是满满幸福感。”“信宜玉雕如此精致,厉害!”“电白沉香有哪些功效呀?”非遗展示摊位前交织着此起彼伏的询问声、夸奖声。
油城墟簸箕巷人气十足。
据悉,茂名现拥有国家级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非遗代表性项目近300项。此次活动汇聚展示了26个高凉非遗美食项目,以及13个乡村文创产品项目。阿朱家籺、电白沉香制作技艺、电白贝雕、信宜玉雕、信宜蕉芋粉、化州猪笼饼、糖画制作……一道道诱人的非遗美食,一件件别具匠心的非遗艺术品,一张张非遗技艺宣传画,此刻正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非遗村晚“火” 非遗保护“新”
晚上7时30分,非遗村晚高燃上演。化州跳花棚、高州木偶戏、冼夫人练兵舞、潘茂名养生保健操、高脚狮、咸水渔歌等十余个精彩纷呈的非遗表演,令观众大饱眼福。人们观演热情持续高涨,三五成群组队看戏,油城墟盛况空前。
村晚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几个小朋友纷纷讨论起“心中最爱”——“我最喜欢《博贺咸水渔歌》,他让我感受到了渔家生活”“我最喜欢《冼夫人出征》巾帼英雄,精忠报国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我最喜欢油城墟,因为这里又漂亮,又有这么多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
博贺咸水渔歌。
而对许多人而言,这场非遗村晚,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了茂名非遗故事,也使人们对“非遗”项目更有参与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非遗。人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特别有意义,这是他们第一次知道茂名地区有这么多非遗技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欣赏非遗技艺。通过参加活动,也让孩子们了解茂名的非遗文化,有助于教育孩子、传承民族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4时30分,在油城墟非遗主舞台上,金塘镇15支队伍为群众带来22支乡村广场舞。现场既有融合国标的健身操,又有传统民间舞,整个广场舞展演洋溢着欢迎大家来趁墟的热情。靓姨们着装整齐、动作统一、笑容满面,以活力动感的舞姿展现乡村群众的新面貌,呈现着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游客们感言:“想不到油城墟乡村广场舞也如此精彩!”
金塘乡村广场舞。
金塘镇党委书记黄建业介绍,本次活动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一站式在油城墟里吃、游、购、娱。通过体验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等,群众可以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满足“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需求,营造出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家乡美起来 趁墟乐起来
夜幕降临,油城墟灯火通明,璀璨夜景惹人醉。活动期间,非遗节目的表演者们看到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感触颇多。“很感谢政府和现场的工作人员,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搭建了这个舞台,让我们展示非遗文化,为我们非遗奔跑呐喊。”“想不到金塘一个镇也能这么漂亮。”“是啊,真是变化太大了,以前我每次回家,一想到烟尘滚滚的路,我就惆怅。这几年,我回来一次就惊艳一次,真的是一年比一年美,我想回来长住和发展事业,住在这里实在太幸福了!”
近年来,金塘镇通过活化利用露天矿生态公园,成为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露天矿工业遗址还成功入选省级工业遗产名单以及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而随着当油城墟落地金塘建设之后,宽敞的黑底化道路、美丽的绿道和公园、观光小火车、村史馆、微型加工厂、簸箕巷、骑楼、籺街,更让人感受到焕然一新且颇具情怀的金塘。
当非遗活动遇到油城墟,相得益彰。油城墟非遗集市当天,销售额超过15万,创有史以来新高。多个摊位追加库存仍然销售一空,供不应求,现场群众超过万余人次。金塘镇表示,将继续加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把油城墟打造成非遗“传承人之家”,助推乡村振兴。
“茂名因油而建,因油而兴。我们身处的金塘镇油城墟不仅是茂名‘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中展现油城文化的重点建设项目,更是茂名市运用‘一四五’工作法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柯碧表示,接下来将深入挖掘“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文化内涵,把油城墟、疍家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个样板墟打造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示范工程,让非遗项目充当传播“好心文化”的使者,让更多茂名的传统文化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相关链接
茂南区金塘镇非遗项目介绍
籺印饼印制作技艺:茂名人每逢过年过节或办其他庆典大事便做籺,做籺、吃籺是茂名人,尤其是茂南地区民众过节时最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但是,所做的籺要想美观又富有意义,离不开籺印。籺印饼印的形状多为圆形、方形、菱形,也有特殊的形状,比如月牙形、桃形和鱼形,这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有关。圆形象征团圆、美满和幸福;方形象征光明正大、坦荡做人;菱形象征着富有;鱼形象征年年有余等等。因此,籺印饼印往往都具有美食文化价值、艺术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
阿朱家籺制作技艺:阿朱家籺的创始人朱志颖,茂南区金塘镇白土人,从小特别喜欢跟着阿公阿婆做籺。阿朱家籺传承了祖辈的制作手艺,馅料丰富,口感软糯,深受人们的喜爱。阿朱家籺希望以传统手艺,让更多人了解茂名的本土民俗文化和乡土风情,弘扬“好心茂名”的饮食文化。
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国海 杨珮珮 通讯员 陈土婵 陈凤仪 卢才卓
来源:茂名日报
编辑:刁爱惠
初审:陈天豪
终审:温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