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航天梦想!昨天,这场科普讲座变成大型“追星”现场

小记者在东莞
+订阅

“这场讲座实在是太精彩了!”“老师别走!我还有问题想问。”“老师我们舍不得你……”6月13日,东莞市东城中坚实验学校报告厅内,一场科普讲座,引得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发出热烈的呐喊声。

据悉,当天下午,学校举行了南方报业小记者“科技强国”青少年定制研学科普讲座,深圳大学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卓越博士后、嫦娥四号任务科学研究核心团队成员丁春雨以《火星“天问一号”探测任务的“所见所闻”》为题,为200余名在校师生分享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进展与展望。该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鸿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方报业小记者东莞联络站主办。

趣味科普,开启火星探秘之旅

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从未消散过。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火星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吸引着人类探寻的目光。

“迄今,人类总共向火星发射了约40颗探测器,其中超过60%折戟沉沙,而成功者则为人类展现了奇异多姿的火星画卷。”科普讲座上,丁教授从太阳系、火星的特征、人类探索火星的历程等方面说起,为大家徐徐展开了一副无限宇宙的瑰丽画卷。“早在1962年11月,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这也被看作是人类火星开测的开端。”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此,中国的“探火”之旅正式启程。结合趣味视频与生动幽默的讲解,丁教授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天问一号奔火之旅的过程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天问一号火星车‘祝融号’着陆区火星乌托邦平原以前可能存在水。”同学们全神贯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掩饰不住地兴奋。

互动解疑,会场变大型“追星”现场

“火星会是人类下一个家园吗?”

“如果人类移民火星,应该如何生活?”

“为什么火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红色的球?”

“火星旁边像‘小石子’一样的是什么?”

“为什么有的星球有光环?有的星球没有?”

……

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是天马行空,或是无限想象,丁春雨教授也逐一为同学们耐心解答,现场氛围异常高涨。临近讲座尾声,同学们更是依依不舍,直呼还想跟教授探讨更多航天问题。甚至有几名学生追出会场外,跟丁春雨教授要签名。

东城中坚实验学校504班的杨婕在讲座结束后表示,“这次的科普讲座太精彩了,我在课堂上了解到了八大行星、太阳风、地球磁层等平时接触不到的内容,还学到了很多关于火星的知识,知道了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突破,无一不让我震撼!未来我也要好好学习,希望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丁春雨教授对东莞市东城中坚实验学校的学生科学素养给予高度评价:“孩子们表现非常好,有些问题,直指人类探测宇宙的核心,看得出孩子们是在认真听,认真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