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话题讨论
#孩子尿床那些事儿#
谁家孩子没有尿过床,这有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尿床没啥,大了慢慢就好了!
……
对于尿床这个问题,大多数家长都是司空见惯,没有放在心上。但如果孩子到了5岁,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家长就要警惕了,可能是遗尿症。
什么原因会导致遗尿呢?
遗尿症发病机制相对较复杂,涉及多种因素。通俗来讲就是患儿夜间生产的尿量与其膀胱容量不匹配,与此同时患儿又存在睡眠觉醒障碍。
此外,家族遗传、糖尿病、心理健康问题、睡眠呼吸暂停、过敏性鼻炎等也与遗尿症有关。
尿床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儿童遗尿症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可影响患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孤僻等心理异常。
一项对8~16岁尿床儿童的调查显示,尿床对儿童来说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大严重事件,夜间尿床的小朋友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较低,社会交往能力也有所欠缺。
所以,儿童遗尿症一经确诊需尽早治疗,建议家有尿床的孩子,父母尽早带到医院咨询医生,尽早干预,尽量减少尿床对孩子的影响,给孩子营造一个好梦童年。
尿床如何治疗?
1.首先要改善生活习惯:
(1)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孩子尿床的原因往往是入睡后尿液的分泌大于膀胱的容量,尿太多了,膀胱装不下,自然就尿了。所以睡觉前让孩子先排干净尿,给膀胱腾出一定的空间装载夜间分泌的尿液。
(2)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含咖啡或茶类食物和饮料。反复尿床的孩子睡觉前2-3个小时尽量少喝水,晚餐清淡、少盐。
(3)夜间设闹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父母在孩子夜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或者孩子在床上扭来扭去时,提前将孩子唤醒排尿。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建立,孩子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就可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这种方法切记一定要把孩子充分叫醒。
(4)改善便秘,多食用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
(5)需要认识到尿床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一种疾病。家长应避免小朋友因此而受到指责,并鼓励小朋友正常学习和生活。遗尿可使孩子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父母不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手段。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
2.咨询医生,正规诊疗:
如果改善生活习惯后仍有遗尿,则需咨询医生,根据遗尿症的类型使用药物、遗尿警报器等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时间、耐心和关爱,给小朋友们调整作息、改善饮食的时间,家长的配合和鼓励必不可少。
专科介绍
我院于2013年6月起开设儿童遗尿门诊,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精准的儿童遗尿症诊治规范,并通过回访等措施加强管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广受患儿及家属的认可,目前年门诊量已达1600人次,被广东省医师协会授予“广东省儿童遗尿疾病诊治定点单位”称号。
儿童遗尿门诊隶属儿童肾脏风湿专科,旨在用科学管理解决孩子的难言之苦,为他们创造健康的童年。
儿童肾脏风湿专科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肾脏专科联盟单位、广东省儿童肾脏风湿专科联盟单位。专科人员均有国内儿童肾脏风湿专科领域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经历,在儿童肾脏风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设小儿肾病、遗尿、风湿专科门诊。制定肾脏风湿科诊疗常规,开展超声引导下儿童肾穿刺活检术、基因检测。
所诊治的疾病在肾脏方面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紫癜、肝炎等),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各种先天、后天肾炎综合征,泌尿系感染,肾小管相关疾病,血尿,蛋白尿,复杂型泌感等。风湿方面包括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幼年皮肌炎、硬皮病、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解决多种疑难性疾病及罕见病。开展患者交流活动,如世界肾脏日公益讲座、世界遗尿日义诊咨询活动、佛山电台健康公益讲座等,受到患儿家长好评。
医生介绍
马玉花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肾脏风湿病专科学科带头人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肾脏风湿病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儿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儿童肾脏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和从事儿童肾脏、风湿疾病等的诊治
参研市级课题数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梁丽丽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主要从事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疾病诊治工作。擅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
王小兰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主要从事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疾病诊治工作。擅长肾病综合征、遗尿症、泌尿系统感染、过敏性紫癜等
张运 医师
擅长儿童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等小儿肾脏系统疾病
来源:儿科 张运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文中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